“老師,假如自己覺得在一段感情中付出了很多,但是對方卻說沒有感受到,這樣的關系還應該繼續維持嗎?”盡管已經有近百場情感咨詢經驗,胡蓉還是對這個問題有些意外。
坐在她面前的,是一名18歲的大學生。
“雖說現在結婚的人年齡越來越大,但如今預約情感咨詢的人年紀卻越來越小,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一個社會話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浙江省婚姻家庭協會輔導老師胡蓉感慨。
以上這一幕,日前發生在錢塘區社會發展局舉辦的一場活動中:當天恰逢錢塘區婚姻登記處新址啟用,現場還請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20余位來自區內的在校大學生。
婚姻登記處,這個聽起來和大學生似乎還比較“遙遠”的部門,為啥把目光投向了這個年輕群體?
婚姻登記處服務緣何“下沉”大學生群體
“很多人會覺得婚姻登記處的功能就是辦結婚、離婚,其實它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導健康的社會風尚,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大學生盡管已是成年人,但心理還不夠成熟,對他們開展情感輔導很有必要。”錢塘區社會發展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的情感問題,素來被學校所重視,比如浙江傳媒學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就都曾開設過“戀愛成長團體輔導課”。而放眼錢塘,14所高校、20余萬大學生,這個數字已超過全區常住人口的1/4。作為全市最年輕的行政區,如何以當代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的情感觀,錢塘也動了一番腦筋。
比如,請大學生來深入研究傳統婚俗,用自己的設計理念重新“包裝”婚俗文化,如今錢塘婚姻登記處里的沙地婚俗文化館,正是出自浙江傳媒學院同學的手筆。一系列造型精致、栩栩如生的婚俗人偶,總是能在參觀者進門的剎那就吸引住他們的目光。
如何為大學生引入“專業”情感輔導
大學生走進婚姻登記處,自然也會聊起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
當天分別參觀完中、西式頒證廳后,大家就圍坐在胡蓉身邊,師生之間圍繞著“容貌焦慮”“不婚主義”等熱點話題展開了一場內涵豐富的對話。
“老師,我每次出門之前都要照好久的鏡子,穿裙子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腿不夠長,這該怎么辦?”“老師,我覺得一輩子單身,只談戀愛不結婚,這樣不是也挺好的嗎?”
對此,胡蓉一一給予答復。
“現在大家都很喜歡‘追劇’,看到電視劇里的明星個個都那么帥、那么美,所以會產生‘容貌焦慮’,那么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要把關注的目光從別人身上收回,放到自己身上。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只有坦然地接受自己,才會發現自己身上更多的別人不具備的優點……”
而關于“不婚主義”,胡蓉則以反問作答:“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只有一次,在這短暫的人生里,我個人是希望有更多體驗,如果到了老的時候,你只有做女兒的體驗,沒有‘為人妻’‘為人母’的體驗,那會不會有一點遺憾呢?”
橫跨情感觀、人生觀的討論仍在繼續,兩代人思想的碰撞也不時有火花擦出。“之前自己對外貌也有一些焦慮,還想過要不要瞞著家里人去做微整形。聽了老師的話,我產生了很大觸動,今后會慢慢學著接受自己。”一位大一女同學表示。
接下來,錢塘區婚姻登記處還將深化與浙江傳媒學院等轄區高校的合作,圍繞婚俗文化挖掘、文明婚俗倡導開展更多課題研究,同時定期為高校學生開設“青春有愛”大學生戀愛主題講座,推動傳遞健康向上的正面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