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雙碳”戰略目標等國家重大需求,宣傳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理念,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技能,5月9日14:00,湖南科技大學第十六屆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答辯會(以下簡稱“答辯會”)順利舉行。湖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學院老師高如高,土木工程學院老師李永存、劉仙萍,機電工程學院老師顏健出席本次答辯會并擔任答辯老師,參與本次會議的還有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工作人員以及參賽團隊主要負責人。此次比賽本部組和瀟湘學院組同時進行。
據悉,本次申報的參賽作品類別分為社會實踐調查類和科技作品類,經學院評審推薦、校級書面評審后,共有51件作品入圍決賽。在答辯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對項目進行3分鐘陳述,評委專家根據相關材料和答辯情況對負責人進行提問和評分,兩組根據最終分數分別評選出15名一等獎,以及二、三等獎若干名,其中一等獎獲獎團隊將推薦至全國競賽。
調查分析共研究,理論實踐謀對策。《大學生節能減排意識與行為的調查研究》項目負責人王宇以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從衣、食、住、行、學等方面調查分析大學生群體節能減排意識。《基于雙碳政策高校空調使用的調查和節能減耗可行性對策探究——以湖南科技大學為例》項目負責人張靖軒則聚焦高校空調使用情況與高校教師及學生節能意識,針對高校空調節能降耗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貼近高校教師及學生生活。評委老師提出了改進方案素材、內容適當減少主觀性等寶貴經驗建議。
綠色材料和清潔能源是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廣與應用的項目。《生物質基保溫材料于輕鋼裝配式建筑耦合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李亞坤從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市場推廣、前景規劃四個方面闡述了生物質保溫材料的可行性、經濟性與環保型。《多位一體——節能高產智能光生物反應系統》項目負責人胡思超以智能化培養環境、自適應的能源轉換技術、自動追光裝置三種關鍵技術來展示項目的創新點。
瀟湘組答辯會上,《輕便匯光——剛度阻尼自適應可變輕質索拉型太陽能塔式定日鏡》負責人查繼青做項目介紹,指出其團隊設計的裝置是一款以定日鏡為基礎,利用太陽光線的反射和鏡面的精度優點,實現太陽能的聚光熱發電的新型日鏡。《“破爛兒”的逆襲:雙碳政策下高校打印廢紙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負責人譚燕立足于高校存在“打印廢紙”問題的現狀,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研究形式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會上,評委針對研究方法等內容提出改進建議,負責人則根據評委的評價表明自己的見解,現場氣氛火熱。
“本次競賽不僅為我提供了一個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平臺,還為我創造了向其他優秀團隊學習的機會,開拓我的研究思路。”《用于煤巖裂——空隙固結的膏體速凝材料及其注漿系統》項目負責人邢宇霆在采訪中如是說道,“我們將認真聽取評委老師的建議,對項目系統進行進一步研發和改進,讓其惠及更多相關行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