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江西財經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延”途有你實踐隊滿懷熱忱,奔赴陜西延安,開展了為期十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以“數字人直播助農”為核心主題,旨在通過青年學子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創新,為革命老區的農業發展注入數字活力,同時在一系列紅色尋訪與學習交流中筑牢信仰之基,踐行青春使命。
筑牢信仰之基:紅色圣地汲取精神力量實踐的前三天,隊伍深入延安的革命舊址,進行了一次深刻的紅色精神洗禮。隊員們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追溯光輝革命歷程;在王家坪革命舊址,不僅觀摩了歷史遺跡,更在中央軍委禮堂內聆聽了“毛澤東與毛岸英的家國情懷”專題課,深刻感悟革命領袖的深厚家國情懷與無私奉獻精神;隨后走訪鳳凰山革命舊址,這里是毛澤東撰寫《實踐論》《矛盾論》的地方,隊員們體會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與實踐源泉;在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大家共同學習并激昂合唱《抗日軍政大學校歌》,感受當年熱血青年的報國志向。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隊伍繼續前往楊家嶺革命舊址和梁家河知青舊居,體會艱苦奮斗的歲月與扎根群眾的初心。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實踐隊與多所高校聯合唱響《保衛黃河》,用歌聲傳遞澎湃的愛國熱情;在棗園革命舊址,于張思德紀念廣場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并集體誦讀《為人民服務》全文,堅定了為人民奉獻的理想信念。作為宣傳組成員,同學們在剪輯這些紅色素材時深受觸動,將革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技術賦能農業:數字人直播探索助農新路帶著從革命圣地汲取的磅礴力量,團隊迅速轉向此次實踐的核心主題——運用數字人直播技術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帶著自主研發的數字人直播技術,來到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開展實地助農行動。隊員們拜訪了沿河灣鎮人大主席張光紅,詳細介紹了數字人直播項目的初衷與技術優勢,展示了前期制作的宣傳視頻,并以張主席為原型,采集其面部與肢體數據,構建用于農產品推廣的數字人形象。張主席對同學們的技術創新表示贊賞,并熱情介紹了延安蘋果的特色與產業現狀。
隨后,實踐隊深入當地蘋果園,與劉書記交流當前蘋果產銷面臨的困境。劉書記提到,自然災害導致今年收成受損,市場行情波動又造成產能過剩、價格走低等問題。尤其提到農戶自營直播面臨諸多難點:時間精力不足、流量獲取困難、物流成本高昂、效果不盡如人意等。這更堅定了隊員們利用數字人技術降低直播門檻、提升推廣效率的決心。
高校交流共進:智慧碰撞拓展合作空間實踐隊與延安大學同學們共同參觀了延安大學校史館與路遙紀念館,深入了解學校發展歷程與文學巨匠的創作精神。當日下午,兩校在生命科學學院舉行交流座談會,就數字技術應用、社會實踐經驗、校際協作可能性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與合作基礎。
隊伍進一步聯合延安大學“綠政新村 童心未來”社會實踐隊、煙臺大學“星星之火”實踐隊,共同參訪寶塔區河莊坪創新創業產業發展聯盟,探討數字化轉型如何助力地區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展現了多方協作、集智創新的良好態勢。

江西財經大學“延”途有你實踐隊以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青年既能傳承紅色精神,也能勇立技術潮頭,在服務社會、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貢獻屬于自己的青春力量。次實踐不僅是一次技術助農的嘗試,更是一場精神的淬煉與成長的洗禮。同學們將紅色基因融入創新實踐,用數字技術回應現實需求,真正體現了當代青年“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擔當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