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26 關注:
來源:戚朱凱 唐鐿郗
從田間地頭到村民院落,從村史館到課堂講臺,一群青年用腳步丈量鄉村土地,用專業知識解讀振興密碼。近日,浙江農林大學“百村足跡——杭州站”實踐團走進杭州市余杭區小古城村,以“探尋發展脈搏,聚焦村民心聲”為主題,開啟為期一天的深度調研,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綻放光彩。

初見小古城:從村委會到田間地頭的初印象
上午,實踐團成員首先前往村委會與村干部進行交流,村干部為成員們詳細介紹了小古城村人口結構、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等情況。在其協助下,實踐團成員們順利開展問卷工作,從宏觀層面初步掌握村莊發展脈絡及存在問題。?

入戶聽心聲:在煙火氣里讀懂鄉村需求
隨后,實踐團成員分組入戶訪談。通過與村民面對面的交流,實踐團成員發現小古城村的村民對村里的環境和交通狀況普遍較為滿意。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小古城村在環境整治和交通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村莊道路寬敞平坦,綠化景觀錯落有致,為村民們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村民們也表達了一些顧慮:部分村民認為自來水水質有待提升,希望優化凈化系統;隨著老齡化加劇,現有養老設施難以滿足需求,村民期待增建老年活動場所及日托中心、康復護理設施等服務項目,更好滿足生活的需要。?

村史館里的發展密碼:從 “眾人商量” 到產業騰飛
午后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村史館的玻璃窗上,實踐團成員在這里開啟了一場“時光之旅”。館內的老照片里,2005年的小古城村還是土路泥濘、房屋低矮的模樣;而旁邊的新照片里,如今的村莊已是白墻黛瓦、道路整潔,稻田與民宿相映成趣。“這是習近平總書記 2005年到訪時的照片。”講解員指著一張泛黃的合影說,“當時習近平總書記留下‘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囑托,我們村就慢慢探索出了‘四議六步’民主議事工作法。”

隊員們圍著展板仔細研究 “四議六步” 的具體流程:黨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公告、征求意見、聽證、表決、公示、實施。說到產業,小古城村的抹茶無疑是“金字招牌”。小古城村的茶葉種植有300多年歷史,2016年開始發展抹茶加工,現在有5家抹茶企業,其中‘浙里抹茶’還獲得了有機認證,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對此,實踐團成員表示,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就是鄉村產業振興的生動實踐。

校園知識進鄉村:一場特別的 “大學啟蒙課”
實踐團成員身著綠色文化衫,手持《竹譜詳錄》古籍復刻本走上講臺,屏幕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竹海背景瞬間點亮孩子們的目光。首先,實踐團成員以鄭燮《竹石》為引,用動畫演示竹子扎根破巖的生長周期,結合小古城村茶山生態,講解浙農林大茶學專業如何用科技守護“一片葉子”;隨后,實踐團用“全球首座竹林碳通量塔”模型演示碳匯監測原理,結合“碳匯交易”動畫,把專業知識轉化為趣味故事,引起小朋友們的一片驚呼;最動人的環節,是“竹夢明信片”互動。孩子們用彩筆描繪心中的“竹科技”。這場45分鐘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青春火種的播撒——當小古城的孩子把大學夢種進心底,鄉村振興的人才接力,已悄然開啟新篇。

此次調研,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入了解了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也為小古城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實踐團成員們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將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推動村莊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助力小古城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

百村足跡,步履不停
浙江農林大學青年,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