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強根基,電商助農興”——西北政法大學商學院(管理學院)赴渭南市臨渭區暑期社會實踐圓滿落幕
發布時間:2025-08-24 關注:
來源:大學生之聲
2025年7月10日至18日,商學院(管理學院)“普法強根基,電商助農興”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指導老師梁菁的帶領下,赴渭南市臨渭區鐵王村及周邊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團隊通過“法治+電商”雙輪驅動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實踐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本次實踐活動旨在發揮商學院(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學科交叉優勢,一方面調研鄉村法治建設現狀,提升村民法律素養;另一方面聚焦特色農產品銷售情況,普及電商知識,助力拓寬銷路。活動期間,團隊深入政府部門、扎根鄉村一線,提出相關建議,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團首站對接三張鎮人民政府,與副鎮長朱鵬、包村領導魏絨絨等相關工作人員展開交流討論。副鎮長朱鵬等相關領導干部介紹了當地產業發展格局,以及電商和普法工作中常見的相關問題,針對當地法律糾紛案件,團隊提交《農產品銷售法律指南》,意在促進當地的法律普及與法律意識的培養。
在臨渭區農業農村局,團隊一行通過座談研討、經驗分享等形式,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現狀與政策支持方向。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轄區內農業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重點圍繞農產品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等核心工作展開闡述。團隊也結合自身優勢,在品牌策劃、技術賦能、電商運營等方面提供部分建議。
在臨渭區司法局,團隊在負責人的帶領下進行了整體的參觀,了解了當地高頻糾紛類型,認識到了律師輪班坐崗制度、集會普法等現有模式的先進性。在參觀渭南市司法局社區矯正中心時,不僅近距離接觸到自助矯正機、智慧矯正指揮室的定位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設備,同時,我們實地參觀了功能完備的各科室介紹,知曉中心通過心理輔導、技能培訓等多元幫扶舉措助力矯正對象回歸社會,其中32人已通過培訓實現穩定就業,參觀當日恰逢警示教育基地開放日,更讓我們直觀感受到科技賦能與人文關懷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深度融合,也由此深刻認識到新時代司法行政工作的創新實踐與重要價值,進一步明晰了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緊密契合點。
實踐團與鐵王村村委會展開座談,我校派駐當地的鐵王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小彬老師向團隊介紹了鐵王村的基本概況,并積極做好團隊當地的對接舉措,為團隊活動的開展做出大量貢獻。我們開展了普法服務,走訪村民,送上附團隊公眾號二維碼的普法扇子與聚焦農產品銷售法律問題的《農產品銷售法律指南》,方便村民獲取法治資訊與解決實際問題,獲村民稱贊;實踐團結合村民需求創新普法形式,表演自編相聲《老王賣桃》,以農產品交易為切入點科普法律風險,助理鄉村振興和法律普及。團隊還前往獼香園獼猴桃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邢西莊草莓生態采摘園進行參觀學習。隊員們探討了獼猴桃合作社的規模化種植模式、綠色培育技術以及產銷一體化產業鏈,在草莓生態采摘園參觀時,邢塬村邢書記向我們介紹了村中發展草莓產業的初衷與規劃,從果農阿姨處了解了草莓的種植技術、生長周期以及采摘注意事項等內容,讓我們對當地特色農業的發展有了更直觀且深入的了解,也深切感受到鄉村產業振興的蓬勃活力。
實踐最后,團隊前往桃花源民俗文化園,古樸的仿古建筑與紅燈籠相映成趣,園內老式織布機、傳統農具等民俗物品承載著歲月記憶,工作人員講解著背后的民俗故事。耳畔縈繞著傳統戲曲,眼前可見捏面人、糖畫等技藝表演,讓我們深切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為實踐畫上圓滿句號。此次實踐形成“法治護航,電商賦能”的鄉村振興服務模式,既為三張鎮及鐵王村留下實用方案與建議,也讓學子在基層錘煉了專業能力。商學院(管理學院)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以專業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