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大學生深入基層參與智慧農業項目,近日,安徽師范大學生科院推動智慧助農本科生實踐團隊在隊長余斐的帶領下,赴蕪湖市陶辛鎮開展系列調研活動,旨在了解陶辛鎮以荷蓮為核心的農業現狀和產業發展現狀。
調研前夕,團隊召開專題學習會。隊長余斐帶領隊員們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點解讀鄉村振興相關政策。“青年群體要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實踐動力,真正走入基層、服務群眾。”余斐在會上強調,團隊需以嚴謹務實的作風開展調研,采訪前做好策劃和準備,不要讓氣氛“冷”起來,考慮到村中大多是老人群體,采訪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受訪者的身體狀況以及使用通俗易懂的話語進行詢問,采訪后及時整理。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大學生深入基層參與智慧農業項目,近日,安徽師范大學生科院推動智慧助農本科生實踐團隊在隊長余斐的帶領下,赴蕪湖市陶辛鎮開展系列調研活動,旨在了解陶辛鎮以荷蓮為核心的農業現狀和產業發展現狀。
調研前夕,團隊召開專題學習會。隊長余斐帶領隊員們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點解讀鄉村振興相關政策。“青年群體要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實踐動力,真正走入基層、服務群眾。”余斐在會上強調,團隊需以嚴謹務實的作風開展調研,采訪前做好策劃和準備,不要讓氣氛“冷”起來,考慮到村中大多是老人群體,采訪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受訪者的身體狀況以及使用通俗易懂的話語進行詢問,采訪后及時整理。

隊長主持召開專題學習會(安徽師范大學 檀磊 提供)
實踐首站,團隊通過聚焦沙墩村村民生活與政策認知情況來了解農業現狀。初入村莊時,隊員們面臨現實挑戰:部分村民因對調研目的不了解,存在防備心理,尤其老年群體對“查戶口”“信息詐騙”的擔憂,讓問卷填寫一度遇阻。
“一開始敲開門,有的大爺擺擺手說‘沒空’,有的大娘隔著門檻問‘你們是來干啥的’。”然而,隊員們并沒有退縮,迅速調整方式:幫村民拎起晾曬的衣物,陪在田埂上勞作的農戶聊收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我們是來聽大家心里話,幫村里想辦法的”。真誠的態度逐漸消融隔閡,村民們紛紛熱情邀請隊員入戶:“外面太陽大,進來喝碗涼水解解暑。”不少農戶還把剛摘的蓮蓬、西紅柿塞進隊員手里。
通過50余份問卷和深度訪談,團隊發現村民對鄉村發展普遍充滿期待,土地流轉意愿較高,但對具體政策細則了解有限。針對這一情況,隊員們用“拉家常”的方式講解政策,結合實例說明土地流轉的收益模式,并順帶普及低碳生活小知識,如“垃圾分類能換積分”“秸稈還田能肥地”,贏得村民認可。

村民給隊員分享剛采摘的西紅柿(安徽師范大學 張明倩 提供)
第二站,團隊來到四門村,重點調研了當地的荷蓮產業加工狀況。通過與村書記奚飛飛的深入交流,隊員們了解到該村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荷蓮產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書記特別介紹了村務公開情況,“每一筆開銷都在‘一點通’平臺及紀檢小微群上公開,無論是本村村民還是非本村村民都可以查詢到。”表示他們每一筆支出都會經過村兩委審核,確保其曬在陽光下,接受群眾監督。

隊員對村書記進行采訪(安徽師范大學 李祥妹 提供)
本次實踐活動累計走訪2個行政村,完成調查問卷50余份,形成1份涵蓋村民需求、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的調研報告。通過此次調研,隊員們看到了鄉村振興對每個角落的輻射,更體會了村民及村書記給的獨特溫情。隊長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繼續深入基層,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安徽師范大學將繼續推動“實踐育人”模式創新,引導青年學子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以實際行動把思政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真正理解領悟其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