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讀懂每一顆星星的夢—— 河海大學田夢支教團家訪手錄
發布時間:2025-08-19 關注:
來源:盧奕達
遠處山巒連綿起伏,其間樹木郁郁蔥蔥,偶能聽到幾聲鳥鳴,云霧繚繞其間,一幅水墨丹青赫然在目。在這鄉野畫卷中,田夢支教團已經在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楓香溪鎮開展了五天支教工作,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情況,設計對應課程,提供必要幫助,支教團決定以“探明楓香溪鄉土人情,厘清鄉村教育情況”為主題,對部分學生開展為期一周的家訪活動。
“確實壓力有些大的”
由于鄉村特有的情況,這里的家庭普遍有兩到三個孩子,在收入較少的條件下,如何平衡家庭開支和教育支出成了本地人的大問題。我們探訪的諾諾(化名)一家有四個孩子,最大的諾諾開學上初三,最小的弟弟還在小學二年級。為了方便孩子在上學,諾諾媽帶著四個孩子在鎮上開了家砂鍋店,諾諾爸留在隔壁鎮子一邊照顧年邁的父母,一邊經營著一家五金店。兩口子的收入勉強可以維持家用。我們詢問等義務教育階段結束后,家里能否支持四個孩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諾諾媽看著即將初中畢業的大女兒說:“我們當然希望他們多學學,但是確實壓力有些大的。”
孩子們想走出大山,不僅需要自己過人的努力,家庭支持也是必要的一環,想要真正的解決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僅靠鄉村學霸的幸存者偏差是遠遠不夠的。田夢支教團只能激勵他們的夢想,告訴孩子們有一個更遠更大的世界等待他們探索,但是我們沒辦法解決他們的經濟問題,也許我們可以讓這些孩子們有無數的夢想,但是夢想,只有真正飛起來才作數。
“我希望他們開開心心的就好”
綠水青山間的孩子們從來不缺玩伴,林間穿行翻飛的翠鳥,溪中暢行無阻的游魚,一起長大的街坊伙伴,這樣無憂無慮的童年在這里并不是奢望。我們和諾諾媽談到孩子們的課余活動和興趣愛好,讓我們高興的是這里的學校并不是只專注于成績,小學堅持開展諸如書法、朗誦、科技以及各類體育項目的興趣班,兼顧德育與美育。這也與田夢支教團的理念不謀而合,更多元的教育會激發更多的生活暢想,也會有更多的人生選擇等著他們。
我們問諾諾媽是怎樣規劃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有沒有想給孩子們報一些補習班。她并沒有這種想法,一是因為響應雙減政策的號召,這里并沒有開設文化課程的補習班,二是她堅持著自己純樸的教育觀念——“我希望他們開開心心的就好。”
“我還是想讓他們出去,外面機會多”
家訪臨近結束,面對普通高中不到60%的錄取率,諾諾媽表示負擔不了私立高中一年高達一萬的學費,如果考不上普通高中,去職業技術學校學門技術也算是好的出路。現在諾諾徘徊在錄取線上下,我們鼓勵她還有一年時間,努力總會有結果,這也是我們這些大學生直面貧困地區教育難題時能給出的為數不多的辦法。我們問諾諾媽等孩子們學業完成后,想讓他們回到鄉村還是留在外面,諾諾媽的回答無比現實:“我還是想讓他們出去,外面機會多。”每一位母親都一樣,孩子們有更好的未來比自己的思念重要的多。
一周的家訪,我們既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家長,也了解了紛繁復雜的情況,楓香溪這片山間的城鎮,蘊藏了無數青春的夢想,也存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但正如田夢支教團的口號:“放飛田埂上的夢想,我們一直在路上。“對偏遠貧困地區的教育條件改善也一直在穩步推進,家訪的情況對比去年有了明顯的改善,更多的孩子們獲得高等教育,更多的父母支持孩子堅持學業,越來越重視知識改變命運,樸素的夢想變得越來越清晰。
山間炊煙裊裊,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但每天都有不一樣的色彩。田夢支教團也一直堅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托舉起更多田埂上的夢想。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