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繞青山——楓香溪趕集與調研小記
發布時間:2025-08-19 關注:
來源:武展顏
根據《五雜俎》記載,“嶺南之市謂之虛”“西蜀謂之亥”“山東人謂之集。每集則百貨俱陳,四遠競湊......謂之趕集”。
這個清晨,田夢支教團的隊員們,也匯入了這場山鄉特有的律動——趕集。山路上,背簍沉甸甸地壓著鄉親們厚實的肩膀,竹編的簸箕隨著步伐輕輕晃動,步履匆匆卻帶著泥土的沉實。這是屬于楓香溪的趕集日,一條窄窄的街道,牢牢吸附著四鄰八鄉的生機,在青山環抱中,升騰起最真實、最濃郁的人間煙火。
我們穿梭在沸騰的集市中,感官被豐饒的鄉土氣息包裹。剛離土的嫩青菜掛著露珠,葉脈間透著山野的清氣;曬干的各種辣椒色澤濃烈,只消掀開一角,那霸道的辛香便直沖肺腑;竹篾在老人手中翻飛,化作細密精巧的簸箕篩籮。最是那野山菌,帶著林間晨露的濕潤,以山野的慷慨,無聲講述著楓香溪的豐饒。我們接過阿婆遞來的油糍粑粑,溫熱透過紙包熨帖手心,樸實滋味直抵心間。
趕集歸來,肩背微酸,心卻裝滿沉甸甸的喜悅。山村的周末并未止歇,我們帶著“千鄉萬村”環保科普的使命再次出發。在村民家中,我們講述著如何讓綠水青山永駐。孩子們圍攏來,好奇地觸碰我們帶去的種子,那是對綠色未來小心翼翼的觸碰。我們深知,守護鄉土不僅靠情懷,更需扎根于泥土的智慧。
楓香溪的底色,不止于青翠的山巒和熱鬧的集市,還流淌著一段滾燙的紅色血脈。循著趕集那條街,我們來到那座楓香溪會議紀念碑——上面刻著紅色的“星火燎原”。碑身古樸,石縫間爬滿青苔,溪水潺潺從橋下流過,仿佛在低聲吟唱過往的崢嶸。行走其上,腳下的石板似乎還殘留著當年匆忙而堅定的足音。那些被時光磨蝕的印記,在支教團隊員們的調研與發現中重新變得滾燙清晰。 我們記錄著,心潮澎湃,這土地上的犧牲與信念,已化作滋養后人的精神沃土。
當山風捎來泥土的芬芳,我們明白,所謂鄉村振興,不僅是讓道路更寬、屋舍更新。它更是讓這方水土沉淀的勤勉、堅韌與對美好不變的向往,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續。孩子們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鄉親們對家鄉的深情守護,以及那深植于血脈的紅色信念,終將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如同山間的溪流,終將匯入江河,也必將融入時代更壯闊的洪流,照亮這片青山綠水更加明媚、更加充滿希望的明天。煙火繞青山,弦歌永不絕。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