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鄉村振興、彌合數字鴻溝的部署,7 月 10 日至 30 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阡陌網安行?芯火護桑梓” 走訪宣講團深入梁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為期 20 天的網絡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團隊通過問卷調查、集中宣講、入戶指導等形式,助力村民提升數字技能與反詐意識,用專業力量筑牢鄉村數字安全防線。
活動初期,團隊開展工作的第一步,是通過問卷調查摸清村民的數字生活 “痛點”。隊員們分成 3 個小組,攜帶設計好的問卷走村入戶。問卷涵蓋 15 項核心問題,從 “是否會使用微信視頻通話” 到 “收到陌生鏈接會如何處理”,全面覆蓋智能手機操作與網絡安全認知。為讓老年村民充分理解問題,隊員們特意準備了方言版本的口頭解釋,遇到視力不佳的老人,便逐字逐句念題記錄。調查涵蓋村民對移動支付風險的認知程度、常用APP功能掌握情況、遭遇網絡詐騙的經歷等12項核心問題,共回收有效問卷326份。數據顯示,68%的村民存在智能手機基礎操作障礙,75%對網絡詐騙識別方法了解不足,為后續活動開展提供了精準靶向。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問卷調查
經過幾天的走訪,團隊共回收有效問卷幾百份。數據顯示,78% 的村民存在智能手機基礎操作障礙,65% 對網絡詐騙識別方法了解不足,82% 的老年群體從未安裝過反詐軟件。這些數據成為后續活動的 “導航圖”,團隊據此將教學內容細化為 “基礎操作速成”“反詐案例解析”“實用功能解鎖” 三大模塊,確保服務精準對接需求。在村委廣場的 “固定課堂” 上,團隊創新采用 “動畫 + 演示 + 互動” 的教學模式。自制的《智能手機防坑指南》動畫用鄉村生活場景還原常見騙局:“王大叔收到中獎短信”“李阿姨接到退款電話” 等情節,讓村民們看得津津有味。播放間隙,隊員們會現場演示 “如何設置復雜密碼”“怎樣清理手機內存” 等實用技巧,還設計了 “反詐情景模擬” 環節 —— 隊員扮演詐騙分子撥打 “虛假客服” 電話,村民們搶答識別騙局的方法,答對者可獲得印有反詐口訣的圍裙或折扇。
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和特殊需求家庭,團隊組建兩支入戶小分隊,提供 “一對一” 精準幫扶。隊員們攜帶圖文并茂的操作手冊,上門解決手機卡頓、數據備份、軟件安裝等實際問題。在獨居老人張爺爺家,隊員鄭瑩瑩和劉樂洋教會老人正確使用智能手機,當屏幕里出現遠方孫子的笑臉時,張爺爺十分感激:“這下好了,天天都能看著娃了,多虧你們這些好孩子。”
圖為幫助張爺爺使用手機
此次 “三下鄉” 活動通過精準對接需求、創新服務形式,有效彌補了鄉村數字教育短板。團隊用專業與耐心搭建起城鄉數字幫扶的橋梁,不僅提升了村民的數字安全感,更讓 “網絡安全無小事” 的理念深入鄉鄰心中,為鄉村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筑牢了安全基石。看著村民們手機里新安裝的反詐軟件、手冊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正如隊員們在總結會上所說:“阡陌之間的走訪,是用專業知識澆灌鄉村的數字土壤;芯火相傳的守護,是讓網絡安全的微光照亮每一戶鄉鄰的生活。”
圖為團隊成員在梁園社區內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