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結對傳薪火 醫心援疆暖民心南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黨支部以共建書寫邊疆健康答卷 近日,南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黨支部與伊寧縣人民醫院外科系統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支部的王雨楠、蔡昊跨越萬里來到新疆伊犁自治州伊寧縣首,通過臨床手術示范、卒中防治培訓、科研方法分享及基層義診等系列服務,將優質醫療資源精準輸送至邊疆一線。
南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建與醫學專業深度融合,拓展 “立足江蘇、輻射西部、邁出國門” 三級服務鏈,此次邊疆之行,正是支部 “輻射西部” 服務理念與共建機制的協同落地,黨員帶頭、團隊協同,讓黨建活力轉化為服務實效。 是支部 “扎根地方、服務群眾” 理念延伸至西部的生動實踐,更是用實際行動詮釋 “醫心向黨、服務為民” 的鮮活注腳。
8 月 4 日下午,伊寧縣人民醫院手術室里,一場肱骨外科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正在進行。博士研究生蔡昊與援疆專家默契配合,憑借扎實的解剖學功底高效完成骨折端清理、鋼板塑形等關鍵步驟。從復位角度的把控到內固定物的選擇,每一個細節都成為現場醫護人員的 “實戰教材”。“這樣的規范化操作示范,讓我們對復雜創傷處理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當地醫生的感慨,道出了這場手術的價值 —— 不僅為患者解除病痛,更將先進技術留在了邊疆。依托支部與當地醫院共建的科研交流平臺,蔡昊還將科研思維帶到伊寧。他以 “執臨床之燈,照科研幽徑” 為題,結合自身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的研究成果,向當地醫護人員分享臨床問題轉化為科研成果的路徑,讓 “病房里的疑問就是科研起點” 的理念深入人心。
結合西部地區慢性多發疾病,王雨楠面向基層醫護人員開展腦卒中科普宣講,用通俗語言講解危險因素、應急流程,結合邊疆多民族聚居特點補充預防要點,現場演示的快速識別技巧讓醫護人員收獲滿滿。而在 8 月 7 日的伊寧縣喀什鎮分院義診現場,溫暖更是在醫患間流動。“博士生到家門口看病,還幫我調了藥,太貼心了!” 群眾的感謝,是對醫療服務的最好肯定。王雨楠帶頭示范,蔡昊協同參與,兩人耐心問診查體,針對高血壓、骨關節病等常見病給出個性化建議,將共建協議中的 “服務群眾” 承諾落到實處。
從臨床手術示范到卒中防治培訓,從科研方法分享到基層義診,作為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黨支部成員,他們帶著支部與當地醫院 “服務西部” 的共同囑托,以黨員為引領、團隊為支撐,將 “技術輸送 + 人才培育” 的共建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這支由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黨支部黨員牽頭的志愿服務團,早已將責任與擔當融入每一次實踐,讓黨建引領的暖流跨越千里,溫暖邊疆。
未來,南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黨支部將與伊寧縣人民醫院持續深化共建,通過支部聯建、人才聯育、服務聯動,讓更多黨員帶頭、團隊跟進,帶著技術與初心走向基層、輻射西部,用實際行動書寫 “扎根地方、服務群眾” 的答卷,為守護群眾健康、促進區域醫療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