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27日,師范學院新教育教改班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實驗中學成功開展了主題為“青春伴童行,希望筑夢成”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郝曉東老師帶隊,教改班全體成員參與。通過扎實的支教實踐與深度的專業研修,實現了服務社會與自我成長的雙重目標。

教改班學生到達定西楊茜攝
實踐伊始,教改班同學們迅速轉換角色,以“小老師”的身份投入為期五天的支教工作。他們面向安定區實驗中學七年級和八年級共四個班級的學生,精心設計并實施了涵蓋閱讀鑒賞、音樂藝術、創意手工、書法繪畫、運動健康等多維度的素質拓展課程。課堂上,成員們展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創造力。他們巧妙運用互動游戲、情境模擬、小組合作等形式,極大激發了當地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參與度。韓玉佳同學開設的泥塑課成為了亮點。孩子們在她的引導下,不僅捏出了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小貓造型,更發揮創意,延伸創作出骰子、小人物等豐富多樣的泥塑作品,課堂氛圍活躍,想象力與動手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在精心安排的作業輔導時段,成員們耐心細致地為學生們答疑解惑,有效解決了他們在暑假作業中遇到的困難,鞏固了學科知識。

手工課瞬間楊茜攝
支教活動不僅限于白天的課堂。每晚,教改班全體成員在郝曉東老師的組織下,堅持開展嚴謹的教學復盤與專業共讀活動。復盤環節聚焦當日課堂教學的得失,成員們坦誠交流、深入剖析教學細節,共同探討改進策略,體現了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共讀活動則圍繞教育經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展開,通過集體研讀和心得分享,成員們深刻領悟教育真諦,涵養教育情懷,為未來從教之路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學生共讀《給教師的建議》楊茜攝
實踐的后半段,活動重心轉向教師專業素養的深度研修。成員們系統參與了由資深導師劉娟開設的“締造完美教室”專題課程。課程采用講座引領、小組研討、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深入探討了教室精神文化構建的核心要素、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以及電影課程資源在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策略。學員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在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共享中,對新時代教師的角色定位和專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育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升華。

教改班“締造完美教室”成果合影楊茜攝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效顯著,實現了服務社會與自我成長的有機統一。它不僅提供了教育實踐的平臺,培養了成員們的課堂實踐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素養,指明了專業發展之路,為師范學院培養優秀未來教師奠定了基礎。

教改班與定西學生的大合照楊茜攝
對于教改班成員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寶貴的課堂實踐機會,更是一次全方位的專業淬煉。他們親歷教學一線,有效提升了課堂組織能力、教學實施能力與溝通協調能力;通過深度研修與經典研讀,其教育理論素養和專業發展視野得到顯著拓寬,對未來職業方向的認識更加明晰,為成長為卓越的未來教師奠定了堅實基礎。對于安定區實驗中學的學生們,豐富多元的課程和“小老師”們的傾情陪伴,不僅充實了暑期生活,更點燃了學習興趣,拓展了視野,在他們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此次甘肅定西之行,是蘇州工學院師范學院新教育教改班踐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現了師院學子服務基層教育的青春擔當與蓬勃力量,也為學院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