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合肥,暑氣漸盛,卻擋不住青春的熱忱。7月20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微光暖基層 青春辦實事”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的7名學生,走進九久夕陽紅老年護理院,開展了為期1天的“藝術墻繪+暖心服務”實踐活動。隊員們以畫筆為媒裝點院區環境,以真心為橋陪伴孤寡老人,用青春力量為養老機構注入新活力,讓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實踐中綻放光彩。
一、畫筆繪新顏,老舊墻面變身“藝術長廊”“這面墻以前光禿禿的,孩子們一畫,整個院子都亮堂了!”夕陽紅老年護理院院長王翠蘭看著逐漸煥新的院墻,難掩笑意。護理院建成已有15年,部分外墻因常年日曬雨淋出現斑駁脫落,公共活動區域的墻面也多是空白,缺乏溫馨氛圍。實踐隊結合專業特長,決定用墻繪為院區“美容”。
實踐隊提前三天進行實地調研,結合老人的年齡結構、興趣偏好設計方案。“我們發現院里老人多喜歡傳統山水、吉祥圖案和懷舊場景,所以特意融入了松鶴延年、牡丹報春等元素,還加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場景畫,幫他們回憶青春歲月。”隊長李想介紹。為兼顧安全性與美觀度,隊員們選用環保乳膠漆和防水顏料,確保色彩持久且對老人健康無影響。
墻繪施工過程充滿挑戰。七月的午后,墻面溫度高達40℃,隊員們頂著烈日作業,汗水浸透了隊服,顏料蹭臟了手臂,卻沒人叫苦。為呈現最佳效果,他們搭起腳手架細致勾勒,蹲在地面精心填色,遇到構圖問題就現場討論調整。78歲的張爺爺搬著小馬扎在旁邊“監工”,還不時給隊員們遞水:“這些孩子比我家孫輩還能干,畫得比年畫還好看!”
1天里,隊員們完成了1面共計300平方米的墻繪創作。《百福圖》里憨態可掬的福娃寓意吉祥,《四季風光》中春柳夏荷、秋菊冬梅次第綻放,《歲月留痕》系列再現了供銷社、老電影院等懷舊場景。原本單調的墻面變成了生動的“藝術長廊”,老人們散步時總會駐足觀賞,有的還指著畫里的場景給同伴講過去的故事。
二、溫情伴朝夕,青春力量點亮“夕陽生活”“李奶奶,您看這個剪紙像不像您家院子里的石榴花?”“王爺爺,我教您用手機拍墻上的畫好不好?”除了墻繪創作,隊員們抽出4小時開展暖心服務,從日常陪伴到特色活動,用真誠拉近與老人的距離。除藝術創作外,團隊成員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敬老服務活動。在"智慧助老"環節,計算機專業的同學耐心教老人們使用智能手機的基本功能;在"健康護航"活動中,學生為老人們測量血壓、講解保健知識;在"記憶留聲"項目中,同學們用專業設備錄制老人口述的人生故事,制作成有聲紀念冊。

護理院有32位老人,其中21位是孤寡老人,多數因行動不便很少出門,精神生活相對單調。隊員們分成5個小組,輪流陪老人聊天、讀報、剪指甲,幫護理人員打掃房間、整理衣物。72歲的劉奶奶因關節炎常年臥床,隊員們每天去給她讀本地新聞,聽她講年輕時當教師的經歷。“孩子們一來,我這屋里就熱鬧了,比聽收音機有意思多了。”劉奶奶拉著隊員吳子越的手,眼里滿是欣慰。
針對老人的需求,實踐隊還策劃了系列特色活動。在“時光相冊”活動中,隊員們為老人拍攝生活照,打印出來貼在自制的相冊里,配上手寫的祝福話語;“非遺課堂”上,隊員教老人剪簡單的窗花,85歲的趙爺爺學得格外認真,他說:“這手藝小時候見過,沒想到老了還能再拾起來。”最受歡迎的是“紅歌聯唱”,隊員們和老人一起唱《東方紅》《洪湖水浪打浪》,熟悉的旋律讓不少老人濕潤了眼眶。
考慮到部分老人有基礎疾病,隊員們提前學習了基礎護理知識,配合護理人員提醒老人按時吃藥、測量血壓。得知79歲的陳爺爺喜歡書法,隊員們特意帶來筆墨紙硯,陪他一起練字。“年輕人能沉下心來陪我們這些老家伙,不容易啊。”陳爺爺揮毫寫下“老少同樂”四個大字,送給實踐隊作為紀念。陪伴聊天是最溫暖的關懷。同學們分成小組,坐在老人們身邊,耐心傾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從年輕時的奮斗經歷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老人們打開了話匣子,盡情分享著自己的人生閱歷。有的老人講述了自己曾經在工作崗位上的辛勤付出,為國家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有的老人回憶了自己的愛情故事,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讓人感動;還有的老人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對子女的深深關愛溢于言表。同學們專注地傾聽著,不時與老人們互動,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同學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老一輩人的生活和價值觀,也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一位老人拉著同學的手說:“好久沒有人這么耐心地聽我說話了,你們就像我的親孫子、親孫女一樣,讓我心里感到特別溫暖。”
三、實踐悟成長,敬老情懷融入“青春底色”“以前總覺得敬老就是多陪陪老人,這次實踐才明白,真正的敬老要懂老人的需求,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付出。”隊員吳子越在實踐日志里寫道。1天的相處,讓隊員們對“尊老敬老”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給老人們帶來更多的歡樂,團隊中的文藝愛好者們還精心準備了一場文藝表演。歌曲、舞蹈、朗誦、小品等節目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同學們用美妙的歌聲、優美的舞姿和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老人們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一首經典老歌《我和我的祖國》,引發了全場的大合唱,老人們和同學們一起揮舞著手中的國旗,用歌聲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一段充滿活力的舞蹈《青春飛揚》,展現了同學們的青春風采,也讓老人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與激情;朗誦節目《歲月》,深情地表達了對老人們的敬意和祝福,讓老人們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愛;小品《關愛老人》則通過幽默詼諧的表演,呼吁大家關注老年人的生活,關愛身邊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墻繪時,有隊員最初想畫現代動漫形象,調研后才發現老人更偏愛傳統圖案,這讓他們明白“服務要先懂需求”;陪老人聊天時,隊員們發現很多老人喜歡重復講過去的故事,耐心傾聽后才懂得“陪伴需要包容與尊重”。“有位奶奶總說自己的孩子明天來看她,但我們知道她的孩子早已過世。”隊員吳子越說,“我們沒有戳破,只是順著她的話回應,原來善意的傾聽也是一種孝順。”
實踐隊還邀請了淮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開展“敬老文化”專題講座,結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傳統孝道文化,引導隊員們從法律與道德層面理解敬老責任。隊員們還走訪了當地民政局,了解當地養老服務現狀,形成了《關于提升社區養老服務的建議》調研報告,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貢獻青春智慧。
離別時,隊員們為老人準備了一場小型聯歡會。當《常回家看看》的旋律響起,不少老人和隊員都紅了眼眶。王院長給實踐隊贈送了“愛心助老,情暖夕陽”的錦旗,她說:“孩子們不僅美化了環境,更給老人們帶來了精神慰藉,這種陪伴比物質幫助更珍貴。”
在活動的最后,同學們還為老人們送上了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禮物,這些禮物雖然并不貴重,但卻飽含著同學們對老人們深深的祝福和關愛。老人們接過禮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他們紛紛表示,感謝同學們的到來,讓他們度過了一段難忘而美好的時光。

此次三下鄉活動,是淮北師范大學“實踐育人”的生動實踐。本學院黨委書記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服務中提升專業能力,在奉獻中厚植家國情懷。未來,學院將與養老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讓‘藝心敬老’成為常態化實踐品牌。”
畫筆落下的是色彩,心間沉淀的是溫情。淮北師范大學的青年學子們用行動證明,青春的力量不僅能繪出美麗畫卷,更能溫暖歲月時光。在尊老敬老的道路上,這份青春擔當必將持續傳遞,讓夕陽更紅,讓人間更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