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子開展“攬星入懷,引禾破籬”假期社會實踐活動
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孤獨癥兒童克服包括社交困難、教育資源短缺、心理壓力過大等諸多問題。中國礦業(yè)大學昭明實踐團以關(guān)愛孤獨癥兒童,提高孤獨癥兒童的公眾認知度為核心目標,舉辦“攬星入懷,引禾破籬”社會實踐活動,于7月12日在禾潤
兒童康復幼教中心開展“熠星”課堂。活動旨在幫助孤獨癥兒童了解基本生活常識,開發(fā)動手能力,為孤獨癥兒童搭建融入社會的橋梁,點亮他們心中的明燈。
7月12日下午,實踐團成員提早到達上課教室,準備好教具,等候著孩子們的到來。課堂中,志愿者老師們化身為引領(lǐng)者,用耐心與愛心精心策劃了扎染與拓染藝術(shù)特色課程等一系列充滿創(chuàng)意與趣味的教學活動。

設(shè)計孤獨癥兒童的課程時,實踐團綜合考慮孤獨癥兒童的特點、興趣、發(fā)展需求以及康復目標,以確保課程既具有針對性又富有成效。他們以提升孤獨癥兒童社交能力、增強語言交流能力、改善感知覺和運動技能、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為目的導向設(shè)計課程環(huán)節(jié),并在授課前一個月試聽課堂教學,對被授課的目標兒童們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包括行為特征、興趣偏好、學習能力、情緒管理等方面,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授課計劃。

拓染課負責成員賈格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先簡單介紹了拓染的材料和成果樣品,將美麗的拓染圖案展示給每個小朋友看,勾起他們對于動手制作的興趣。而后,她耐心地逐步講授并演示操作步驟,鼓勵孩子們在實踐團助教成員的協(xié)助下,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動手設(shè)計制作屬于自己的拓染布袋。“看到孩子們對自己制作的布袋愛不釋手,我感覺我的心好像被融化了。”課程結(jié)束后,成員賈格笑著說。

在拓染實踐課中,成員賈格注重于觸摸實物與手工制作的教學方式,讓兒童通過觸覺感受學習內(nèi)容,親手觸摸不同材質(zhì)的材料并使用其制作工藝品,在動手中提升他們分類和描述物體特征的能力,鍛煉他們的學習模仿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選擇富有互動性和趣味性的主題和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參與中不知不覺中提升了他們的專注力、觀察力和社交技能,達到了顯著的輔助治療效果。

扎染課授課成員陳明軒則走進孩子們之間,以“手把手”教學的方式,引領(lǐng)他們探索扎染的奧秘。課堂分組時,他鼓勵孩子們挑選屬于自己的扎染工具,讓每個孩子制作出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避免了制作成品相似導致的孩子們興致消退,同時也培育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藝術(shù)鑒賞能力。在課中,他細心囑托孩子們不要將手接近扎染盆,避免手沾上顏料,然而他自己的手卻因為協(xié)助孩子們扎染而染滿了藍色,他的心中也同樣印上了的屬于孤獨癥孩子們蔚藍星空。
在扎染實踐課中,成員陳明軒循循善誘,通過手把手形式教授拉近了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走進了他們封閉的心房。同時他善用教學工具,在制作扎染的過程中給每個孩子差異化的材料,以鍛煉其靈活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進兒童對環(huán)境、教育和訓練內(nèi)容的理解,為其今后融入社會生活鋪平道路。
課后,禾潤老師滕老師對實踐團成員的表現(xiàn)贊不絕口:“無論是課程內(nèi)容的豐富度,還是同學們與孩子溝通的專業(yè)度,都讓我感到同學們對本次活動的重視度之高。”講臺上的從容不迫,源自于課前實踐團成員的悉心準備:從五月份確定實踐主題后進行積極外聯(lián),到親身前往禾潤的多次聽課;從六月份針對課程內(nèi)容設(shè)計平均每周進行一次會議討論,到針對課程形式和與孤獨癥兒童進行溝通的行動方案而進行的近百篇文獻查閱;從書寫教案時的字斟句酌、反復修復,到臨近上課前的多次試講、逐步打磨,日升月落,繁星滿天,見證著實踐團成員為了“熠星生輝”的點滴努力。功不唐捐,實踐團成員的努力,終究真正觸達這些孩子的心靈。在孩子們純真無邪的笑容、渴望交流的眼神中,他們發(fā)現(xiàn):孤獨癥兒童的世界,雖有其獨特的語言與表達方式,但那份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與所有孩子并無二致。孤獨癥孩子們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著純真與善良,讓每一位成員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與感動。

活動結(jié)束后,實踐團成員陳明軒感嘆:與孩子們共度的每一刻都充滿了驚喜與感動,他們用稚嫩的畫筆描繪出五彩斑斕的世界,雖然表達方式與我們不同,但那份純真與創(chuàng)造力卻直擊心靈。這次活動讓我學會了傾聽與耐心,也讓我更加堅信,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共同為這些特殊的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新聞來源:董堯順 郭耀輔
圖片來源:王召璇 李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