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走進教博,感受寧波教育魅力
時間:2024-07-18 16:28:36 關注:
青年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是兩岸關系的未來。為了讓更多臺灣青年通過寧波更好地認識祖國大陸,推動兩岸人文交流往來,2024年7月17日,通過寧波市臺辦的引薦,由40位臺灣師生組成的沈光文文化暑期研學團來到寧波教育博物館參觀見學。
在教育博物館人員的陪同下,暑期研學團首先參觀了各個展廳,從古代教育的學制發展,到近代教育的新式改革,到現代教育的逐步完善,再到各個臨展廳……跨越時空的珍貴展品見證了寧波教育史的輝煌與變遷,每一件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價值,令他們嘆為觀止。
隨后, “寧波教育博物館有三個第一,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的教學樓,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求學的地方,建成了中國第一家區域性的教育行業博物館,填補了全國博物館體系的一個空白。”黃興力館長的講話拉開了寧波教育史分享會的序幕,也引發了在場學生的贊嘆。在黃館長的講述中,眾人切實體會到寧波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教育文脈源遠流長。談及寧波幫文化時,來自寧波大學滴水行動之童夢護航小分隊的兩位成員聲情并茂地進行了紅幫精神宣講,字字句句都扣動著眾人的心弦,揭開了中國服裝發展的神秘面紗。
為了進一步感受寧波與臺灣文化背后的聯系,一行人又聆聽了簡丞佐先生主持的沈光文文化交流會。“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教育重要在哪里?”具有哲思的問題讓大家陷入沉思,不禁沉浸在簡先生的侃侃而談中。交流會尾聲,兩位來自臺灣的青年分別分享了關于沈光文先生的佳作。一席話畢,會場響起陣陣掌聲。這場交流會恰如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增進大陸學生對臺灣同胞的情感共鳴,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而后,一行人進行了篆刻、鉤針非遺文化體驗課。體驗篆刻與鉤針非遺文化課,不僅是一次技藝的傳承之旅,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悟。這些課程不僅豐富了暑期研學團的文化體驗,更在臺灣青年心靈深處播下了傳統文化的種子,助力他們成為有根有魂的時代新人。
活動結束后,寧波教育博物館盛情邀請臺灣同胞品嘗寧波特色美食,兩岸同胞同桌而坐,談笑風生。“透過你們的角度詮釋我們所知道的人物生平蠻新奇的,為我們認識和理解文化拓寬了視野。同時,今天的所見所聞讓我感受到了你們對教育的重視,受益匪淺。”17歲的臺灣女孩笑著對鏡頭說,抒發了自己由衷的感受。
共繪兩岸教育夢,文化傳承心連心。寧波教育博物館館長黃興力總結道:“臺灣師生沈光文文化暑期研學團和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教博館度過了愉快的一天,這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兩岸師生交流活動,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這種血脈相連、文化相融的親情,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割舍的。”
作者:王南南 來源: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滴水行動之童夢護航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