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提高大眾對膠州秧歌的了解和喜愛,7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譯”見秧歌實踐隊前往膠州市青少年宮對第七代秧歌代表性傳承人李艷老師進行采訪、學習,體悟最原汁原味的膠州秧歌的藝術精髓。
圖為“譯”見秧歌實踐隊采訪李艷老師。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子奇 供圖
李艷老師作為資深的民間藝術家,一生都致力于秧歌的教學工作,并將這份傳統文化帶進校園,讓更多的孩子們能夠親身體驗并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在采訪中,李老師表示:“膠州秧歌是我們的根,我們要把最原汁原味的膠州秧歌傳下去。”她對秧歌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點燃了一代又一代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圖為“譯”見秧歌實踐隊向李艷老師學習秧歌。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子奇 供圖
調研過程中,實踐隊隊員有幸在李老師的指導下與孩子們共同學習,了解到了膠州秧歌的基本體態、基本腳位與持扇方法,以三彎九動十八態的風格動律展現舞蹈動態過程中力的延伸之美。李老師指出,膠州秧歌強調“三道彎”的體態特征,同時腳呈丁字位,主要體現在動態流動過程和靜態舞姿中,以動力腳為支點帶動腰及上身各部位的扭動,形成流動中“三道彎”的曲線特征狀態和擰腳、讓胯,略腆腮的“三道彎”形態。通過此次細致的學習,實踐隊成員們感受到了地地道道的秧歌舞蹈,體悟其內在精髓。
圖為“譯”見秧歌實踐隊同李艷老師一起展示學習成果。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思雨 供圖
采訪中,李艷老師難掩對學生們的慈愛,她向實踐隊隊員們分享到,“今年秧歌班報了二十多個孩子,有些已經學了兩年了,特別喜歡秧歌”。近年來,李艷老師通過免費傳藝培訓和教學活動,培養年輕一代對膠州秧歌的興趣和熱愛,讓她們掌握相關技藝;通過展示、演出,向公眾展示膠州秧歌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圖為李艷老師指導學生動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子奇 供圖
“譯”見秧歌實踐隊在本次對李艷老師的采訪中深刻領悟秧歌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意義,了解了膠州秧歌代表性傳承人的工作經歷和傳承狀況,堅定了傳承和發揚膠州秧歌的決心和目標。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財富,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和基因,對于維護文化多樣性、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相信膠州秧歌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會在傳承人和實踐隊的幫助下煥發更強大的活力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