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振興”工作的號召,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核韻臨起,夢澤桃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2日走進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龍崗鎮、清涼峰鎮等地,先后參觀了山核桃種植基地、砍大農場以及手敲山核桃體驗工廠。
實踐團采用實地調研、訪談等方式,實地了解了臨安區山核桃產業的發展現狀。
山核桃種植基地——先進技術助管理,實際應用促發展 團隊首先來到清涼峰鎮白果村山核桃種植基地,這里是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于災變、流行規律的山核桃干腐病的生態調控與精準防治技術研究基地。該基地由臨安牽牛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負責人王立平自2000年起承包土地種植山核桃。他為團隊成員介紹當地山核桃的種植變化歷程:2017年以前當地山核桃種植管理粗放,導致收益不佳,2017年后市里的技術專家指導基地,并引入了大數據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使得山核桃種植取得了顯著進展。去年秋天共收獲了山核桃干籽5萬斤,是2023年產量的五倍多。作為浙江省最大的山核桃種植基地,臨安牽牛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林業局和高校合作,開展專項研究,管理方式得到精確改善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基地產量。王立平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應用展示了山核桃產業的廣闊前景,激勵更多大學生和企業投身于這一領域,進一步提升了山核桃的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
“砍大”家庭農場——不忘初心新農人,攜手同行得共贏 團隊隨后來到清涼峰鎮砍大農場,拜訪了農場負責人陳萍梅女士。陳萍梅團隊正在農場種植基地的田間直播售賣茄子、青椒、玉米等應季蔬菜,直播間內陳萍梅地向觀眾講解了農場自產的有機蔬果,團隊成員變身為網絡主播,為砍大農村優質農特產品公益直播帶貨,吆喝賺人氣。直播結束后,陳萍梅帶領團隊詳細參觀了農場的各個區塊,并介紹了臨安區“新農人”的現狀。她表示:“現在的許多農村都需要“新農人”的加入,我們老祖宗的耕地文化可不能丟。”陳萍梅還根據自身經驗向團隊提出了系列實用建議,并邀請團隊成員成為“新農人”主播,一同助力農產品銷售。隨后,“核韻臨起”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與杭州嘉澤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舉行校地融合共建簽約儀式。通過與砍大農場的合作,浙理工科藝學院的學子們將有更多機會在實踐中鍛煉自我、成長自我,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也推動了現代農業科技的傳播與應用,實現了雙贏。
山核桃“共富工坊”——新質力量賦新能,呦呦核桃農創新 第三站,團隊成員來到團圓仁手工敲山核桃“共富工坊”,采訪了“臨安手敲山核桃非遺傳承人”陳潔女士,向她了解當地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手敲山核桃仁。手敲山核桃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手工藝,傳承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相較于機械加工,手敲山核桃能夠更好地掌握力度和火候,使得每一顆核桃都能達到最佳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在采訪中,陳潔女士表示未來要以山核桃為依托,充分運用“巾幗共富工坊”等平臺,不斷拓寬銷售渠道,促進非遺技藝傳承。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手敲山核桃的過程,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最后,陳潔與實踐團隊指導老師王路、喻詩瑤共同為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
此次實踐活動展示了現代農業管理的成效、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并為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對山核桃種植基地、砍大農場和山核桃“共富工坊”的實地走訪,實踐團隊不僅了解了現代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更切身感受了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使成員們更加堅定了對山核桃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未來,實踐團成員們將借助專業優勢,為臨安山核桃產業的發展獻策出策獻力,更好地推動山核桃文化傳播、帶動農產品的銷售、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