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彩醴陵,‘瓷’騁天下”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指導老師禹菲教授的帶領下抵達醴陵市,開啟為期一周的實地采訪調研活動。
醴陵市融媒體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黎波對實踐團表示熱烈歡迎,并對醴陵陶瓷的歷史演進做了基本的介紹。他期待實踐團能在接下來的調研考察中取得豐碩的成果,助推醴陵陶瓷創新發展。禹菲表示,實踐團將圍繞醴陵陶瓷的歷史淵源、生產流程、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情況等多個維度展開調研,力求讓更多人了解醴陵的優秀陶瓷文化。
7月8日下午,實踐團走進醴陵市陶瓷發展研究中心。第二批株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龍向師生們介紹研究中心的悠久歷史,并帶領實踐團走進生產制作車間,發掘醴瓷背后的秘密。“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我們研究中心的每一件作品都精心制作,是全手工完成的藝術品。”綜合管理部部長歐村法自豪地向實踐團講述道。成員們參觀了工作人員繪制圖案、修復瑕疵的過程,感悟到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公共研發部副部長肖迪強帶領實踐團成員參觀陶瓷大師黃選賢的工作室。黃選賢被譽為“泥巴匠人”,是湖南省杰出陶瓷藝術家,從事陶瓷工藝美術設計專業雕刻、技術研究工作已有四十余載。在與實踐團成員和指導老師的交談中,他介紹,工作室嚴格控制原材料的選取,選擇高品質的陶紅泥、大球泥、小球泥按比例糅合制坯,燒制出來的瓷器具有透、白、潤的特點。“我與我的師父情同父子。”黃選賢一直秉持著師門制瓷嚴謹的態度,在釉下五彩陶瓷藝術史上做出了杰出的個人貢獻。
“我認為釉下五彩技藝傳承的主要困難主要有兩個,一是了解醴陵陶瓷的人少,二是懂得毛筆作畫的人更少。”黃龍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實踐體悟,針對現在醴陵陶瓷發展的困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主動了解醴瓷的文化魅力,加入傳承醴瓷的隊伍。實踐團隊員們在感悟醴瓷深厚歷史底蘊的同時,思考如何利用專業知識為其文化傳播注入新活力。
通訊員 于夢荷 趙子權 鄭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