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會昌繪夢實踐隊來到山清水秀的會昌縣,走進河畔旁的文武壩鎮,輕輕叩響小壩村童心港灣的門鈴,開始了一次“不一樣”的推普活動。
推普活動從講解“普通話”定義展開。“普,即普遍;通,即通用,”實踐隊員馮馨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小朋友講解普通話的具體含義,“我們每個中國人都使用同樣的語言進行交流,這門語言就是普通話。”富有親和力的話語,使得小朋友們齊刷刷地抬起頭來,滿眼期待地望著眼前這位溫柔的老師,迅速進入了課堂狀態。
輕觸屏幕、觸發快捷鍵,實踐隊員馮馨楠為小朋友播放了一個有關“錯誤使用普通話”的動畫片。由于平翹舌音不分、前后鼻音誤用等問題,視頻中的角色在交流時發生了層出不窮的“烏龍事件”。詼諧的語言、夸張的形象讓小朋友們笑得前仰后合。在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小朋友們意識到了“學好普通話、用好普通話”的重要性。“他們就是說不好普通話,才會有這么多誤會。”其中的一位小朋友這樣說道。

圖為實踐隊員馮馨楠在講解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 胡詩鈺攝
然而,與以往的推普行動不同,“會昌繪夢”實踐隊不僅糾正了小朋友們普通話的語音語調,還介紹了其他地區的方言特色。實踐隊員張曦說:“雖然普通話在日常交流中十分重要,但是方言里蘊含的鄉土感情也在每個人心里占據著關鍵的地位,鄉音無改的情懷存在于每個中國人的心里。”實踐隊為小朋友們展示了各地區的方言特色,如一個“嘛”字走天下的天津話,一個“額”字闖天涯的陜西話,“咯咯咯嘎有咯咯咯嘎嘅咯咯”的廣東話……團隊用精辟的語言,拓寬了小朋友的認知范圍,使其充分認識到中國方言的多樣性。

圖為實踐隊員馮馨楠在講解方言的特征 胡詩鈺攝
教學相長,寓教于樂。實踐團隊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將普通話推廣融入在童趣活動中。“日常廣告糾錯字”“有獎競賽繞口令”“常用字詞糾錯音”……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快樂,還將普通話知識深深烙在了自己的腦海中,在抑揚頓挫中深悟語言魅力,在日常交流中暢聊無阻。

圖為實踐隊員張曦、馮馨楠開展“繞口令”趣味活動 胡詩鈺攝

圖為實踐隊員馮馨楠推普活動 胡詩鈺攝
活動接近尾聲,團隊成員馮馨楠帶領大家朗讀《清平樂·會昌》。小朋友們不僅在具體的語境中使用到了普通話,感受無窮無盡的韻律之美,還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于自己家鄉——會昌的深刻熱愛。本次三下鄉,會昌繪夢實踐隊深入走進這“風景獨好,郁郁蔥蔥”的會昌縣文武壩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普通話相關知識裹挾在夏日的徐徐微風中,為會昌的小朋友開展了一次“不一樣”的推普活動,留下了別樣的夏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