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萬象更新,廣袤鄉村如詩如畫,新春佳節之際,“華彩之路,傳承之行”實踐團隊聚焦鄉村振興主戰場,用青年學子的視角和行動,深入感受黨領導下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傳承各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描繪鮮活明麗的鄉村盛景。
“龍獅霍霍威風耍,歡聲笑語喜氣傳” 與家人一同觀賞甘肅民俗社火活動,沈永樂同學感受著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舞龍舞獅,高蹺秧歌,鑼鼓喧天,喜氣洋洋,眼前這一大片龍舞笙歌的場景展現著深厚的民俗文化,洋溢著西北人民歡度新年的滿腔喜悅。火樹銀花不夜天,起源于祈農之祭,社日祭土地,社火歷經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化傳承,如今已經演變為熱鬧非凡的春節文化娛樂活動,慶賀新春。
矢志踐行服務人民,篳路藍縷奠基立業,新時代青年必須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在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理論宣講活動中,團隊成員認真聆聽天水地區大革命運動,紅軍過境長征,以及建國創業,鐵路建設者積極投身革命的偉大歷程,深刻感受著革命先烈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正是國家穩定環境的提供以及政策的激勵,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各種鄉村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發揚傳承。堅定信仰,青年應積極投身第一線,運用科學文化知識為鄉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
在南通寺街西南營歷史文化坊,范吳昊同學與長輩們體驗傳統紅包制作手藝。他們裁剪紅紙,精心制作寓意吉祥如意的紅包,期盼著新的一年平安順遂。在與坊間文化手藝人認真交流仔細學習后,通過親手制作紅包,范吳昊同學切身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更加珍惜這段由民俗文化串聯起來的陪伴家人的美好時光。他相信,在鄉村振興的推動下,家鄉無論是物質生活水平還是精神文化活動都會欣欣向榮,日益美好。
新年之際,邵伯湖西岸的沿湖漁村彩燈高照,打鼓擊鈸,老百姓們自編自導了精彩的村晚晚會。蔡志高同學深入探究了極具特色的漁村文化,欣賞了一個個精彩的非遺項目表演。歌伴舞《沿湖村歌》、舞蹈《一“網”情深》、揚劇《玉蜻蜓》、古彩戲法《魚躍龍門》等精彩節目讓觀眾大呼過癮,將頗具特色的地方民風民俗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喜慶熱鬧的氛圍中體現了邗江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新氣象、新面貌。在與村民的交談中,蔡志高同學了解到沿湖村這個原先極為傳統的漁業村,早些年家家打魚并未致富,卻成為了“漁花子村”。近十年漁民紛紛上岸,村里緊扣漁文化發展鄉村旅游業。村民們敢闖敢干,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特色發展之路。“家家有房住,戶戶都創業,人人有社保。”這是沿湖村黨委書記劉德寶定下的目標,如今都已實現。
正是村里每天都有新變化,村民整體素質隨之提高,口袋也鼓起來,而對于勞動人民來說,這就是微小而又真切的幸福,溫暖人心。全村人民更有動力,更有信心不斷奮斗、敢闖敢干,讓幸福越來越有底氣。
古韻新風交織,鄉村振興煥生機;文化傳承不息,砥礪前行譜新篇。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同學們回望黨的光輝歷程,深挖本土傳統文化的寶藏,感受文化滋養鄉土的力量,領略家鄉新風光。展望未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我們期待著更加秀美深厚的山水人文,繁榮和諧的社會生活。相信同學們今后定能常懷奮斗信念,在優秀民俗文化的熏陶下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通訊員 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