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06 關注:
來源:大學生之聲
為深入探究高新技術企業如何應對關稅挑戰,2025年8月26日至28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稅擎未來隊”依托財稅專業學科優勢,走進武漢市光谷創意產業基地,開展為期三天的“關稅壁壘與企業應對”主題調研。

在全球貿易摩擦頻發、國際關稅壁壘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團隊以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樣本,通過實地走訪、問卷發放與深度訪談,系統梳理企業在進出口環節面臨的關稅成本壓力、合規挑戰與市場策略轉變,旨在從一線實踐中提煉經驗、發現問題,為政府制定針對性支持政策和企業優化國際運營策略提供實證依據與智力支持。


實踐隊以國內某知名通信技術企業(以下簡稱 “調研企業”)為核心調研對象,深入其光纜產品展示展廳開展實地觀摩,系統了解企業在光纜研發、生產及應用領域的核心成果與技術優勢;隨后,與該企業國際業務部門及財稅合規部門相關負責人開展深度訪談,圍繞業務布局、合規管理等關鍵議題進行充分交流。調研發現,面對全球范圍內關稅政策多變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包括調研企業在內的多家相關企業均展現出主動應對的積極姿態: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國際化占比、促進產業全球化等積極措施來應對關稅壁壘,同步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合作,以多元化策略降低單一市場依賴,展現出了較強的戰略韌性與適應能力。


為進一步把握光谷區域產業集群的整體應對機制,團隊還走訪了多家光電技術、半導體及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武漢東湖高新區相關部門進行交流。調研顯示,光谷企業之間正逐步形成協同應對關稅壓力的合作機制,通過聯合采購、共享海外倉等方式,共同降低合規成本。政府層面則通過優化出口退稅流程、提供關稅優惠輔導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

本次調研既是響應國家“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號召的生動體現,也是財稅理論與國際經貿實踐相結合的深入嘗試。團隊將系統整理企業的案例與問卷數據,運用國際稅收、國際貿易與創新管理理論,系統分析不同類型企業應對關稅壁壘的策略有效性、成本效益與可持續性,最終提煉具有借鑒意義的企業突圍路徑范式。通過本次實踐,青年學生不僅深化了對“財稅服務產業”的理解,更增強了以專業能力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感,致力于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在全球貿易新格局中贏得更大發展空間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