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帶到社區,智慧澆灌未來苗
發布時間:2025-09-02 關注:
來源:“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2025年6月16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南京市金磁社區,開展為期三天的志愿服務活動。本次活動以“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的融合”為主題,團隊精心策劃了詩詞鑒賞,紅歌講解,傳統文化的解說和應用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社區兒童帶來了一場貫穿古今的文化盛宴,開拓了他們的眼界,助力其全面發展。
上午8時,團隊負責老師進行了用時30分鐘的開營儀式宣讀,拉開了此次實踐活動的帷幕。
開營儀式結束以后,上午9時,實踐成員李小冉主講了“暢游秦淮河”詩詞鑒賞課,課程以杜甫名篇《泊秦淮》為核心,這節課采用“一步一景一講解”的教學形式,帶領小朋友們進行一場認識秦淮河及其歷史的文化旅途。
課程開始,首先李小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我們流過南京的秦淮河,并由此引入《泊秦淮》這首詩,以填空的形式讓同學們了解大致內容,同學們也積極踴躍的回答。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到了正式教學環節,李小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涵。在詩人介紹環節,采取補空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和家國情懷。課程采用“讀—品—悟”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自由朗讀等方式,讓孩子們體悟到詩歌的韻律感。在分析詩句時,李小冉讓孩子們將自己融入到詩歌之中,用生動的語言,將“將煙籠寒水月籠沙”生動展現出來,讓孩子們可以直觀感受到歷史的秦淮河。對最后兩句的講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不但解釋了詩文本意,更啟發孩子們要有愛國之心以及要有憂患意識。
上午10時,“紅船鑄魂”革命文化課準時開始,由實踐成員盧悅擔任講解小老師。課程以紅船精神歷史為線索,通過視頻展示與互動問答,帶領孩子們深入了解紅船文化的起源,紅船文化的發展,紅船文化的價值所在。
課程伊始,盧悅用一段中共一大召開的背后故事的視頻為指引,引入了紅船精神這一話題,并從四個方面分析這一話題。他深入闡述了紅船精神的由來,紅船精神的核心內涵,紅船精神的重要意義,紅船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引導孩子們深刻理解紅船精神在歷史上的重要價值。最后,采用互動形式,讓孩子們將精神記在心間。
下午,實踐成員杜莉用創新的方式對南京又一景點烏衣巷的詩歌解讀。為社區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具風格的旅游歷史文化體驗。
杜莉同學并沒有開始對詩歌背景進行解說,反而從詩歌本體進行解說,她化身一名烏衣巷的向導,一步一步地帶領著孩子們觀賞著古代繁華的烏衣巷,孩子們身臨其境的游覽著“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寫。”的風景,享受著這場不同于上午的詩歌體驗。
講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杜莉采用別樣的構思,用身邊的事物通俗易懂的向孩子們介紹,講解完以后,孩子們業或多或少的學會了這兩句的作用。
最后,她揭秘了詩歌的寫作背景,同時借用幾個問題測試了孩子的課堂學習成果,孩子們既感受到了歷史風景的美感,也學習了古今的對比手法,整節課堂完成了一個閉環。
活動結束,隨后,進行了手工課堂。實踐成員夏青文帶領孩子們學習了中華傳統非遺文化——臉譜文化,并且還帶著他們學習如何繪制臉譜。課堂采取“知識講解+手工制作”的模式,夏青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孩子們介紹了這項非遺手藝,期間業會提出有關問題,孩子們都在踴躍的舉手回答表現。課堂氛圍也比上面幾節課放松許多,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講解結束,手工制作環節到了,其他實踐成員分發材料,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畫上專屬于自己的獨家臉譜,做自己的同時也有不少在幫助別人一同完成,幾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在非遺文化的熏陶下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養。
從詩詞韻味到革命情懷,從歷史變遷到非遺傳承,實踐成員們都在努力付出,為社區孩子打開一扇不一樣的求知窗口。第一天的活動不僅為后續課程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素養,而且也更好傳遞“茵茵綠芽”團隊的志愿初衷,為以后的志愿服務提供了較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