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我有幸跟隨團隊實踐的視角來到美麗的陶都宜興。我負責的主要任務是用公眾號記錄我們團隊的見聞。這次實踐內容比較豐富,主要圍繞兩大塊:一是體驗和記錄消防演練,二是親身參與紫砂壺的制作。短短幾天,從消防站緊張有序的警鈴到紫砂工作坊里泥土的靜謐氣息,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非常“接地氣”的感受。
以前在新聞和電影里看到消防員,總覺得他們很酷。但這次走進宜興的消防站,親身參與和記錄他們的日常演練,我真正體會到“酷”背后的汗水、訓練和那份爭分奪秒的責任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演練開始的瞬間——模擬火警拉響!那警鈴聲尖銳刺耳,瞬間打破了消防站的平靜。幾乎在同一秒,原本在休息或訓練的消防員們,就像被按下了快進鍵!他們的反應快得驚人,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沖向裝備區。穿厚重的防火服、套上頭盔、背上空氣呼吸器,這一整套動作行云流水,配合默契。看著他們健步如飛地跳上火警車,我明白了什么叫“時間就是生命”。

圖為體驗快速出警 姚雨欣供圖
演練的重頭戲是“使用水槍滅火”。我們在安全區域近距離觀察。消防員叔叔先是很認真地講解了不同水槍的用途。比如直流水槍沖擊力大,噴霧水槍降溫防輻射;還有水帶的連接方法。然后就是實戰演練了。他們扛起水槍,那水槍看著就很沉,加上高壓水流的后坐力,站不穩根本控制不住。我看到消防員們扎穩馬步,雙手緊緊握住水槍,身體微微前傾,對抗著那股強大的力量。當高壓水龍“呼”地一聲噴射而出,精準地打向模擬火點時,那力量感撲面而來!水柱撞擊目標發出巨大的聲響,水霧彌漫開來。我知道,原來滅火不只是噴水那么簡單,需要強大的臂力、穩定的核心和精準的控制力。站在旁邊都能感受到水流的沖擊波,更別說真正在火場里抱著水槍沖鋒的消防員有多辛苦了。他們還要根據火勢變化,隨時調整水槍的模式和角度,這都需要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心理素質。
當然,離不開的還有他們的“好伙伴”——火警車。這次我們有機會仔細參觀了這些紅色的“大家伙”。消防員叔叔打開車廂,里面簡直像個百寶箱!除了我們熟悉的水帶、水槍、消防斧、破拆工具,還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專業設備,比如用于高層救援的云梯車部件、應對化學物品的特殊處理裝備等等。消防員耐心地給我們介紹了主要設備的功能,我才明白一輛火警車就是一個移動的“小型救援站”,功能強大到超乎想象。他們每天都要仔細檢查和保養這些設備,確保隨時能拉得出、用得上。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先進的裝備是保障,但更關鍵的是背后那些熟練掌握它們、時刻準備著的人。
告別了消防站的緊張與力量,我們走進了充滿藝術氣息的紫砂工作坊。如果說消防演練是“動如脫兔”,那紫砂制作就是“靜如處子”,完全是另一種節奏和心境。
制作紫砂壺,第一步就是熟悉泥土。老師遞給我們一塊濕潤的紫砂泥,觸感細膩冰涼,帶著一種獨特的柔韌感。師傅說,宜興的紫砂泥是這里的寶貝,泥料的好壞直接決定壺的品質。看著師傅熟練地打泥條、拍泥片,動作看似簡單,卻充滿韻律感。泥片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被拍打得厚薄均勻。
接著就是手工成型的核心環節了。我們嘗試的是相對簡單的款式。師傅教我們如何把拍好的泥片圍成壺身,這叫“圍身筒”,然后用一種叫“拍子”的工具輕輕拍打,讓壺身慢慢成型、變得圓潤飽滿。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手上巧勁。力氣大了,泥片容易裂開或變形;力氣小了,又拍不出理想的形狀。需要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拍打著手中的泥胚,感覺每一拍都得拿捏好分寸,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看著師傅做起來輕松自如,輪到自己上手,才知道什么叫“眼高手低”。

圖為聽老師講解塑形 邵心怡供圖
壺身初步成型后,就開始制作壺嘴、壺把和壺蓋。這絕對是精細活!壺嘴要挖得流暢,出水才好;壺把要彎曲得自然又趁手;壺蓋更要嚴絲合縫。師傅用小竹刀、明針等工具,一點點地修整、粘接。我們也在師傅指導下,笨拙地嘗試著捏壺嘴、搓壺把。看著自己手里歪歪扭扭的“作品”,再看看師傅手中線條流暢、比例勻稱的部件,不得不感嘆匠人幾十年的手上功夫和審美積淀。
最后,師傅給我們展示了刻繪和介紹后續的陰干、燒制過程。她說,一把好壺,從選泥到燒成,中間有幾十道工序,任何一步馬虎了都不行。陰干要慢,防止開裂;燒制更要精準控制窯溫,才能燒出紫砂特有的色澤和質感。
作為公眾號的記錄者,我的任務就是把這兩段截然不同的體驗,真實、生動地呈現給大家。整理消防演練的照片和視頻時,那警鈴聲、水槍的轟鳴聲、消防員奔跑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寫紫砂制作時,指尖殘留的泥巴觸感、工作坊里安靜專注的氛圍,又浮上心頭。努力用文字和圖片捕捉消防的速度與力量,傳達紫砂的寧靜與匠心,這個過程本身也讓我對這兩次體驗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個追求“快”,是為了守護;一個追求“慢”,也是為了守護——守護生命,也守護文化,守護美好生活的不同維度。通過公眾號的記錄,我不僅完成了任務,更完成了一次寶貴的學習和成長。我看到了不同職業背后的付出與堅守,體會到了速度與溫度同樣震撼人心。這次實踐讓我明白,無論是像消防員那樣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還是像紫砂匠人那樣在歲月長河中默默耕耘,只要用心、用情、用力,都能在自己的領域里發光發熱,成為守護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這段經歷,這份感悟,我會一直珍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