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其鄰里關系的和諧度與氛圍濃厚程度,直接反映基層社會的凝聚力。為進一步密切社區鄰里聯結、厚植社區人文氛圍,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青衿致遠實踐團聚焦“強化社區情感紐帶、構建熟人社會生態”主題,深入日照市東港區陽光海岸社區開展實踐調研與服務工作,探索促進鄰里互動、增強社區認同的有效路徑。
前期調研,精準把握社區現狀
實踐團以“摸清鄰里關系底數、找準互動壁壘癥結”為目標,采用“線上問卷+數據研判”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前期調研。通過對不同年齡、職業、居住時長的居民進行抽樣調查發現:當前社區鄰里互動存在“三多三少”現象——淺層問候多、深度交流少,老年群體互動多、青年群體參與少,被動響應多、主動組織少。同時,社區公共空間利用率不足、互動載體單一、居民參與渠道有限等問題,成為制約鄰里關系深化的主要瓶頸。基于調研結果,實踐團明確以“激活空間效能、搭建互動平臺、培育自治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方向。
實踐推進,多維構建互動體系
7月22日,實踐團走進陽光海岸社區開展實地實踐。一踏入社區,整潔有序的環境與多元的公共空間吸引了成員們的注意。在社區工作者的引導下,大家深入了解了社區的治理模式、鄰里關系現狀及文化建設成效,對基層社區的運作機制有了直觀認識。
實踐過程中,成員們親身體驗了社區的便民服務與公共設施,試用了智慧社區管理系統,詳細了解了社區在便民服務、矛盾調解等方面的具體舉措。此外,大家還參與了社區組織的“鄰里技能分享會”,在居民志愿者的示范下,學習了基礎的家電維護小技巧,也向居民們分享了智能手機實用功能等知識。通過雙向互動,不僅增進了對社區服務體系的理解,更切實感受到鄰里間互助共享的溫暖氛圍。
完成實地走訪后,實踐團以線上會議形式對實踐內容進行系統梳理與深度交流。會議聚焦“如何強化社區聯結、濃厚鄰里氛圍”展開探討,旨在結合實踐所見所感,探索貼合社區實際的互動模式。成員們結合現場觀察與居民反饋,深入分析當前社區在情感聯結、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潛力與不足,從青年視角探討如何通過創新形式激活社區活力,推動鄰里互動從“淺層接觸”向“深度聯結”轉變。通過此次會議,大家深刻認識到社區作為“情感共同體”的重要意義,決心以實際行動助力構建更具凝聚力的社區生態。
實踐成效,逐步顯現社區新貌
展望未來,助力社區成為充滿溫度與活力的情感共同體。鄰里之間打破隔閡、親密無間,從日常問候到守望相助,溫情互動融入生活點滴,形成“遠親不如近鄰”的濃厚氛圍。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深度提升,“社區是我家”的理念內化為自覺行動,主動關注公共事務、參與社區建設成為普遍共識。
公共空間不再僅是物理場所,更成為承載情感聯結的精神紐帶,居民樂于在此交流分享、共話發展,讓每一處角落都充滿生活氣息與人文溫度。社區治理中,“共建共享”的理念落地生根,居民既是社區發展的受益者,更是積極貢獻者,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守護家園的和諧與美好,讓社區真正成為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幸福港灣。
此次實踐表明,濃厚社區氛圍、密切鄰里關系,關鍵在于構建“空間賦能+機制保障+居民主體”的協同體系。只有讓居民在參與中獲得歸屬感、在互動中增進情感聯結,才能真正將社區建設成為“有溫度、有活力、有認同”的美好家園,為基層社會治理筑牢情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