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場所。一個鄰里和睦、文化繁榮、氛圍濃厚的社區,能給居民帶來強烈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為了探索促進鄰里關系、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社區氛圍的有效路徑,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青衿致遠實踐團于七月下旬,以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的社區為實踐基地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
調研摸需求,方案謀實效
在實踐活動正式開展之前,團隊深知充分的前期準備是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為了能夠精準把握社區的實際情況和居民的真實需求,我們開展了為期兩周的系統性調研。
實踐團成員采用了多種調研方式相結合的辦法。首先,通過線上問卷的形式,廣泛收集居民對社區現狀的看法。問卷內容涵蓋了居民的基本信息、鄰里互動頻率、參與社區活動的意愿、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期望等多個方面。其次,實踐團進行了入戶訪談。選取了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不同居住時長的居民作為訪談對象,與他們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他們在鄰里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對社區活動的意見和建議等。在訪談過程中,實踐團成員耐心傾聽居民的心聲,認真記錄他們的想法。最后,實踐團還與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交流與了解。社區工作人員長期扎根基層,對社區的情況最為了解。
通過調研,實踐團成員發現社區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社區的硬件設施較為完善,但鄰里之間的互動較少,“同住一個社區,相見不相識”的現象較為普遍。老年居民渴望更多的交流機會,懷念過去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青年居民由于工作繁忙,缺乏參與社區活動的時間和渠道;青少年群體的社區參與度也較低,對社區的認同感不強。同時,社區現有的文化活動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導致居民參與積極性不高。
基于調研結果,團隊多次召開會議,研討并制定實踐方案。最終確定以“豐富活動形式,促進鄰里互動,打造特色社區文化”為核心目標,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居民設計共同體驗的活動。在活動策劃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充分考慮居民的需求和實際情況,確?;顒泳哂嗅槍π院涂刹僮餍?。
互助日傳善意,解難題連民心
為了弘揚互助精神,促進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與社區工作人員商議后決定每月設定一天為“鄰里互助日”。在活動前期,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實踐團成員通過社區微信群、公告欄等渠道,收集居民的需求信息,如家電維修、老人陪護、小孩托管、代購物品等。然后將需求信息進行整理和發布,鼓勵有能力的居民主動提供幫助。
在“鄰里互助日”當天,許多居民積極參與其中。有的居民主動幫助鄰居修理洗衣機、空調等家電;有的居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鄰居提供法律咨詢、健康指導等服務;還有的居民幫忙照顧鄰居的老人和小孩,讓鄰居能夠安心工作。通過“鄰里互助日”活動,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困難,還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營造了“鄰里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織密鄰里紐帶,共建溫情家園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青衿致遠實踐團深刻認識到,促進鄰里關系、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社區、居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區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了解居民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規劃,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動平臺和服務。居民是社區的主體,只有讓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才能真正營造出濃厚的社區氛圍。
其實真正讓社區改變的,從來不是外來的“種子”,而是居民心中本就有的善意。當求助有了回應,當文化活動讓心靈有了交集,當陌生人變成“能搭把手”的鄰居,社區便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集合,而成為一個有溫度的生命體。
這次實踐讓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社區建設從來不是宏大的工程,而是由一次次敲門問候、一碗熱湯、一句關心累積起來的溫暖。當每扇緊閉的門愿意為鄰居敞開一條縫,光就會照進每個角落,讓“遠親不如近鄰”的老話,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