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前期,團隊分工完成兩項核心工作:3名成員對接圖書館,確認活動場地的設備條件與空間布局,根據兒童活動需求調整座椅排列;另4名成員提前梳理參與兒童信息,通過圖書館初步了解到20余名孩子年齡集中在4-7歲,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家長普遍面臨“孩子對傳統英語學習興趣低”的困擾。
隨后,團隊分三組與孩子、家長開展互動調研:一組引導孩子用貼紙選擇“喜歡的英語學習方式”,發現80%的孩子傾向“聽故事、玩游戲”;二組與家長交流,收集到“不知如何選繪本”“擔心自身能力不足無法輔導”等具體需求;三組實時匯總信息,快速明確“用游戲化互動引導閱讀”的核心方向。
實踐環節中,團隊聚焦《好餓的毛毛蟲》繪本設計具體環節:2名成員負責現場演示,通過模仿毛毛蟲叫聲、讓孩子觸摸立體圖案等互動,帶孩子感知“apple”“banana”等單詞;1名成員同步向家長講解選擇繪本的技巧,如優先挑選“貼近生活場景、圖畫占比高”的讀物;其余成員分組協助,及時記錄孩子的反應與家長的疑問,確保每個家庭都能跟上節奏。
活動中,團隊根據現場情況靈活調整:發現低齡孩子注意力易分散,立即增加“單詞拍手游戲”穿插環節;針對家長提出的“如何延伸閱讀”問題,現場補充“每天讀10分鐘、鼓勵孩子指認圖畫說單詞”的簡易方法,展現了快速響應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此次實踐,“紅心研墨”團隊通過從前期調研到現場執行的全流程落地,將“興趣驅動”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孩子們主動模仿單詞發音、家長認真記錄方法的反饋,印證了團隊實踐方案的有效性。
未來,團隊計劃整理實用繪本清單與互動指南,持續開展志愿活動。通過不斷優化實踐方式,讓更多孩子在趣味閱讀中接觸英語,也為家長提供可借鑒的輔導思路,以實際行動踐行“用實踐助力兒童成長”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