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9 關注:
來源:白雪蓮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9日至18日,南京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星火興鄉"實踐團赴江蘇省邳州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先后參觀了邳州市博物館、王杰烈士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在邳州市博物館,隊員們通過革命書信、舊式武器等歷史文物,深入學習了戴蔚俠、徐林俠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團隊負責人白雪蓮表示:"先烈們用生命鑄就的精神豐碑,需要我們以不懈的奮斗去守護、去傳承。"
實踐團成員參觀邳州博物館場景
走進議堂鎮議堂村,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在村黨支部書記李坤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實地考察了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一排排嶄新的二層小樓鱗次櫛比,整潔的村道兩旁綠樹成蔭;專門為老年人打造的"幸福小院"里,老人們正在悠閑地下棋聊天;村辦食堂里飄來陣陣飯香,3元一份的營養午餐讓老人們吃得津津有味。"這里的居住環境比城里的小區還要舒適便利。"隊員張山龍站在村口的觀景臺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河面和隨風搖曳的垂柳,由衷地贊嘆道。
在"議堂之窗"紅色議事堂,一件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老物件講述著村莊的滄桑巨變??箲饡r期使用的手推車、泛黃的老照片、斑駁的路線圖,與墻上展示的新村規劃圖、村民笑臉墻形成鮮明對比。"這些老物件是鄉愁的載體,而新村建設則展現了鄉村振興的蓬勃活力。"隊員姜欣一邊拍照記錄,一邊在筆記本上寫下感悟。
村游客中心和農產品展示館里,實踐團成員們詳細了解了議堂村的特色產業發展情況。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傳統柳編工藝,村里打造了紅色研學基地和柳編產業園。更令人欣喜的是,通過土地整合流轉,村里建起了連片的現代農業示范園,金黃的稻浪與翠綠的柳林相映成趣。"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我們要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最大效益。"村支書李坤指著長勢喜人的莊稼,向隊員們介紹著村莊的發展規劃。隊員楊澤凡深有感觸地說:"只有產業振興了,村民的腰包才能真正鼓起來,鄉村振興才有持久動力。"
實踐團還走進村活動室,為孩子們講述小蘿卜頭獄中堅持學習、王杰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帶領他們誦讀《童心向黨》,并展示我國在航天和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我也要好好念書,長大了當科學家,為國家貢獻力量!"孩子們稚嫩卻堅定的聲音,讓現場充滿了溫暖與感動。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新時代青年肩負的責任與使命。隊員周丹宇表示:"作為南工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未來我想把數字化技術帶回故鄉,用代碼為鄉村振興描繪更美好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