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上午,來自安徽師范大學的“百村千人進萬家”生態與環境學院赴宣城探尋“五美生態鄉村”本科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從涇縣中學出發,以“探尋五美生態鄉村”為主題,兵分兩路開展實踐活動:一路走訪政府與鄉村商戶,對話發展故事;另一路聚焦水環境質量,開展實驗室檢測。團隊以“調研+檢測”雙軌并行,用腳步丈量鄉村振興活力,用專業守護綠水青山底色。
宣城市汀溪鄉地處皖南山區,坐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是宣城市“五美生態鄉村”建設的重點鄉鎮。實踐團一組首先前往汀溪鄉人民政府,與鄉黨委書記朱書記就當地發展情況進行交流。據介紹,汀溪鄉以“九山半水半分田”為地理特征,總面積約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萬人,林地占比超七成,境內溪流密布,生態資源豐富。近年來,當地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培育了茶葉種植、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朱書記表示,鄉村振興實施以來,當地在環境改善、產業發展及人才回流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未來將持續探索生態保護與產業振興的融合路徑。

當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不僅吸引了政策資源傾斜,更催生了一批像“空空里咖啡店”這樣的返鄉創業項目,成為鄉村發展的鮮活注腳。因此,午后,團隊走訪了當地“空空里咖啡店”。該店由返鄉人員創辦,依托汀溪鄉生態資源與旅游發展契機運營。店長介紹,返鄉創業源于家鄉發展機遇的吸引,店名“空空里”寄托了對鄉村本真寧靜的呼應及為人們提供放松空間的期待。據了解,該店的走紅與汀溪鄉生態吸引力及“鄉村+咖啡”的業態創新密切相關,成為當地鄉村振興中個體參與的縮影。

與此同時,實踐團另一組專注于水環境質量分析工作。隊員們在實驗室對前期采集的幕溪河水樣進行檢測,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檢測流程,依次進行水樣預處理、試劑配置與精密儀器分析。檢測過程中,團隊重點聚焦總氮、總磷兩項核心指標:通過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測定總氮含量,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11893-89)分析總磷濃度,同時記錄水樣pH值、溶解氧等輔助參數,形成完整的水質監測數據鏈。

此次實踐活動中,團隊既見證了汀溪鄉以生態為根、文化為魂的振興實踐——從政府推動的茶旅融合、生態資源變現,到“空空里咖啡店”所代表的個體創業活力,處處彰顯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發展韌性;也以專業檢測為筆,為守護這片綠水青山的生態基底貢獻了青年智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需要腳踏實地的耕耘。實踐團將以此次調研與檢測成果為基礎,深入分析生態保護與產業融合的內在邏輯,為汀溪鄉持續探索“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共富路徑提供參考,讓青春力量融入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助力繪就更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