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學院“綠色先鋒隊”四城共繪生態卷,垃圾分類同踐行
發布時間:2025-08-15 關注:
來源:“綠色先鋒隊”
導語:青春足跡,丈量生態文明之路
當“垃圾分類”從風尚沉淀為習慣,當“綠水青山”理念深植發展血脈,時代召喚青春作答。7月12日至22日,管理工程學院“綠色先鋒隊”14名成員,積極響應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與“三下鄉”號召,以服務鄉村生態建設為使命,化整為零,分赴山西、江蘇、福建三省四地,開啟“返鄉實踐”之旅。他們如星火散落基層,將垃圾分類的種子悉心播撒。在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的時代圖景中,這支隊伍以所學反哺桑梓,用擔當詮釋使命,為綠色理念根植鄉土貢獻著蓬勃的青春智慧。
多元實踐:經緯交織,落地生根
實踐隊員們深入社區街巷,變“清道夫”為“守護者”。山西懷仁分隊楊瑾等同學聯合當地青年志愿者,在人民公園與云西街道開展“地毯式”排查,重點清除煙頭、紙屑等頑固垃圾,同步修復破損分類標識,令公共空間煥發新顏。江蘇昆山分隊龐雨欣等成員扎根蓬萊社區,與工作人員并肩作戰,集中治理衛生死角,并創新引入“分色垃圾袋”預分類模式,顯著提升了后續處理效能。福建泉州兩組隊員則精準把脈區域痛點:一隊聚焦濱江社區沿江步道塑料污染,一隊攻堅上浦村農貿集市混合垃圾,因地制宜定制方案,累計清理各類垃圾逾500公斤。
理念深化:知行合一,深入人心
隊員們更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推動變革的實操力量。在蓬萊社區,他們精心設置分類投放點,配以醒目標識,面對面指導居民精準區分可回收物與有害垃圾。在農貿市場,實踐“桶邊督導”機制,耐心糾正錯誤投放習慣,引導規范行為。針對人民公園混合垃圾難題,隊員們協助村委會科學建立分類收集點,從源頭化解困擾。點滴行動,皆是知識落地的印記,將環保理念悄然注入社區肌理。
結語:青春執筆,共繪綠色振興圖景
從山西懷仁的街巷到江蘇昆山的社區,從福建泉州濱江的步道到石獅上浦的集市,管理工程學院綠色先鋒隊成員俯身拾起的是廢棄物,樹起的是文明風尚;精準分類的是垃圾,傳遞的是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念。這場跨越千里的青春接力,以“清潔+分類+宣傳”三維并進:累計清理公共區域垃圾500余公斤,足跡覆蓋四地近千名居民,修復完善分類設施12處,并通過手冊發放、主題宣講等多種形式播撒綠色種子。
當青年學子以掃帚為筆描繪鄉土,以知識為墨澆灌心田,垃圾分類這一“關鍵小事”,正升華為鄉村振興的“生態大事”。他們以行動證明:青春力量,既是國家政策的堅定踐行者,更是綠色未來的希望播種者。人民公園的晨光、蓬萊社區的綠蔭、濱江步道的晚風、上浦集市的炊煙,無聲見證著這場青年與家鄉的“雙向奔赴”。這細流涓滴的實踐,終將匯入美麗中國的壯闊江河,澎湃不息。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