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閩西紅色印記,傳蘇區精神薪火”暑期社會實踐隊紀實為切實紅色基因傳承要求融入實踐育人全過程,著力強化青年學子在探尋閩西蘇區歷史中感悟初心使命,筑牢青年一代賡續蘇區精神、傳承紅色血脈的思想根基。7月4日至6日,龍巖學院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尋閩西紅色印記,傳蘇區精神薪火”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閩西多地紅色遺址,開啟沉浸式的革命歷史探尋之旅,在踏訪中感悟初心,在研學中汲取力量。
探尋革命足跡,感悟革命初心7月4日上午,實踐隊首站來到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司令部舊址。這座始建于1927年的磚木結構二層騎樓式建筑,靜靜承載著紅四軍在閩西的斗爭記憶。實踐隊員們懷著肅穆之心穿行于各個展廳,在浸染著歷史厚重感的油畫、戰役示意圖前駐足,深切感悟革命先輩堅守信仰的赤誠與舍生取義的家國大義;在“三打龍巖”沙盤模型前,仿佛親眼見證紅軍靈活機動、出奇制勝的軍事智慧。這一幕幕生動的歷史場景,讓實踐隊員們沉浸式重溫了紅四軍在閩西那段艱苦卓絕卻又充滿力量的斗爭歲月。
參觀結束后,龍巖市閩粵贛邊革命史研究會會長、支部書記翁雄為隊員們生動講述了閩西革命歷史的輝煌篇章——從紅四軍入閩的艱難轉折到古田會議的偉大奠基,從三年游擊戰爭的艱苦卓絕到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深刻展現了閩西人民“二十年紅旗不倒”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精神,讓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這片紅色熱土在中國革命中的特殊地位與不朽貢獻。
實踐隊員們還圍繞“新時代如何傳承蘇區干部好作風”展開討論,深刻認識到蘇區時期“自帶干糧去辦公”的廉潔傳統與八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的要求一脈相承。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將紅色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學習工作中堅守艱苦奮斗本色。
銘記崢嶸歲月,續寫輝煌篇章7月4日下午,實踐隊走進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在無聲的陳列中聆聽革命故事。甫入展廳,泛黃的歷史照片、簡陋的蘇維埃政府辦公場景將隊員們帶回那段清貧卻充滿力量的歲月。“他們是在最清貧的條件下操持著最艱難的事業。” 一位隊員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那些工作記錄上的字句,皆是急群眾所需、解群眾所困的務實寫照。
在“重走長征路”體感互動體驗區,隊員們沉浸式體驗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場景。俯身躲避“槍林彈雨”、“陷入沼澤”時的震動反饋,讓實踐隊員們真切感受長征路上的步步驚心。屏幕里炮火轟鳴,體驗區前是實踐隊員凝神操作的臉龐與交錯配合的身影,虛擬與現實的界限在這份體驗的交融中變得模糊,長征的偉大精神與今日奮斗的要求卻在實踐隊員的心靈深處無比清晰。虛擬與現實的交融中,隊員們更深刻理解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的內涵,決心將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傳統融入日常。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望長征,實踐隊員們更加理解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的深刻含義。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將此次學習的感悟轉化為前行的動力,把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融入日常,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毅前行。
傳承精神根脈,續寫時代華章7月5日上午,實踐隊來到坐落于龍巖市新羅區的閩西工農銀行舊址,這里是中國革命金融事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承載著波瀾壯闊的紅色金融史。古樸的建筑在歲月洗禮下更顯莊重,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紅色故事。
玻璃展柜中,泛黃的閩西工農銀行紙幣雖圖案模糊,卻傳遞著發展蘇區經濟的堅定信念;老式算盤與斑駁賬本上的密密麻麻字跡,記錄著金融工作者精打細算支援前線的艱辛。隊員們或駐足凝視,或俯身細觀,在無聲的歷史對話中梳理紅色金融的發展脈絡。
在復原場景區,實踐隊員們圍繞金融工具與文獻資料熱烈交流,深入探討閩西工農銀行在困境中發行貨幣、調劑金融、扶持生產的光輝歷程。“這里不僅是金融機構,更是革命斗爭的‘經濟堡壘’,先輩們用金融手段支援革命的智慧值得深學細悟。”一位隊員的感慨引發共鳴,實踐隊員們從紅色金融的創新實踐談到蘇區干部的廉潔作風,從革命理想堅守談到當代青年使命,對蘇區精神的理解愈發具象深刻。
賡續紅色血脈,弘揚革命精神7月6日上午,實踐隊奔赴后田暴動紀念館,決心在紀念館觸摸信仰的溫度,讓跨越時空的蘇區精神在青年一代心中恒久傳遞。踏入紀念館,墻上的歷史照片、玻璃柜中的革命文物,無聲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隊員們從詳實的文字介紹中了解到,后田暴動率先打響“福建農民武裝暴動的第一槍”,掀起了土地革命和農民運動的高潮。這不僅是閩西土地革命的先聲,更是蘇區精神的生動開篇。革命先輩們在絕境中突破的勇氣,是“爭創一流”的鮮活注腳;為農民奮起的初心,是“一心為民”的純粹寫照。
銹跡斑斑的武器、簡陋的生活用品、泛黃的革命文獻,見證了革命先輩在絕境中敢于突破的勇氣與為農民奮起斗爭的初心。隊員們不時交流感悟,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以大無畏勇氣與卓絕智慧在荊棘中開辟道路的不易,更理解了這種“困境不低頭、磨難不退縮”的精神正是蘇區精神穿越時空的力量內核。
硝煙雖散,信念永存,這份開拓之勇恰如不滅的薪火,在青年心中灼灼燃燒、生生不息。
追尋紅色足跡,踐行使命擔當7月6日下午,盛夏驕陽阻擋不了隊員們的熱忱,實踐隊踏訪位于龍巖市東肖鎮的鄧子恢紀念館。在講解員的深情講述中,隊員們緩緩步入展廳,時而凝視展柜中簡樸的生活用品,感受革命歲月的艱苦;時而聆聽鄧子恢同志領導農民運動、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在復雜環境中堅持斗爭的動人故事。展墻上詳實的史料記載,無聲訴說著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農民運動領導者為民族解放與人民幸福鞠躬盡瘁的一生。
最令隊員們動容的,是鄧子恢身上閃耀的堅定信仰與無私奉獻精神。面對敵人圍追堵截與革命道路的坎坷,他始終信念如磐、勇毅直前;那份為農民利益奔走的赤子情懷,那份在艱苦中保持樂觀的頑強意志,成為一堂直抵心靈的理想信念教育課,讓實踐隊員們在歷史的回響中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的精神力量。
此次鄧子恢紀念館之行,不僅是歷史的回溯,更是精神的淬煉。隊員們深刻體悟到蘇區精神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紛紛表示要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過硬本領和艱苦奮斗傳承紅色基因,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征程中書寫新時代青年的精彩答卷。
此次閩西紅色研學之旅,實踐隊在這片浸潤著熱血與信仰的紅土地上追尋初心坐標,汲取奮進力量。這段旅程讓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悟了閩西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更篤定了傳承蘇區精神、踐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信念。未來,實踐隊員們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弘揚艱苦奮斗傳統,讓紅色薪火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