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刻體察國情民情,踐行社會責任,7月6日-7日,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智翼護老·銀齡e路行”實踐團,赴濟南市柏樹崖村,開展了一場主題鮮明的扶貧走訪與關愛老人實踐活動。
傾聽心聲溫度,共商發展良策推開承載歲月印記的房門,老人們樸實無華的歡迎令實踐團成員動容:連燈都舍不得開老奶奶熱情招呼大家吃水果,患有小腦萎縮的老爺爺努力揮手道別說著“拜拜”。團隊成員細心傾聽記錄:許多老人種植的玉米、地瓜僅夠自給,收入微薄;李奶奶需要助聽器,張爺爺家院墻亟需修繕。每一次緊握老人粗糙的雙手,都讓實踐團成員們經歷著心靈震撼與責任洗禮。

實踐團成員與柏樹崖村村干部進行了深入座談,村長坦言村里青壯年大量外出,留守老人比例超40%,老齡化問題突出。雖有發展農家樂、特色種植的規劃,卻因啟動資金短缺舉步維艱。團隊成員發揮專業所長,結合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知識,與村干部共同探討破局之道;更有隊員提出新的思路:“能否聯合旅游管理專業設計鄉村旅游研學路線?”成員們七嘴八舌的討論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力求變“輸血”為可持續的“造血”。
筑牢安全防線,點亮精神世界實踐第二日,團隊聚焦于提升老人的安全防范意識與精神關懷。針對當前農村老年人詐騙案件頻發的問題,成員精心制作了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反詐知識轉盤”。在村活動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反詐同行”主題活動拉開序幕。成員們耐心講解常見的電信詐騙、保健品詐騙、投資理財詐騙等套路,并通過轉動“反詐轉盤”進行情景模擬和知識問答。老人們積極參與,認真辨識騙局。
同時,實踐團創引入了簡化版的MBTI性格傾向小測試,一對一引導老人完成趣味選擇題,旨更細致地了解不同老人的性格特點、交流偏好和心理需求。這些寶貴的“性格畫像”數據,將為后續精準設計陪伴方案、精神慰藉活動提供重要參考,讓關愛服務更貼心、更有效。
青春沃土綻放,助力溫暖振興柏樹崖村之行,遠不止是物資傳遞,更是一次直面鄉村現實的深刻教育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美德的躬身實踐。實踐團成員們深刻認識到:部分鄉村老人仍面臨物質匱乏與精神孤寂的雙重困境,鄉村振興需長期投入與創新驅動。未來,“智翼護老·銀齡e路行”實踐團將持續追蹤村民需求,積極聯系公益組織幫扶;把這份對鄉村的熱忱與對老人的關愛轉化為持久行動力,讓青春在服務國家戰略、投身基層治理的沃土中持續綻放,為繪就更溫暖、更具活力的鄉村振興畫卷貢獻不竭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