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7月9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實踐團隊前往南通如皋市城北街道新生社區居委會,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為期三天的時間里,這支由12名大學生組成的團隊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體系,為社區兒童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活動內容涵蓋安全科普、名著閱讀、國學講堂等多個領域,既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平臺,實現了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安全科普:筑牢暑期安全防線 7月8日上午,團隊成員蔡君瑤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安全科普課。課程內容圍繞火災和地震展開,通過視頻講解、互動問答和情景模擬,幫助孩子們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識。
蔡君瑤在課前做了充分準備,精心挑選了專業視頻,詳細講解了火災發生的必要條件(可燃物、助燃物、著火源)以及逃生技巧(用濕毛巾掩住口鼻、彎腰低姿前行)。在地震部分,她通過動畫演示,讓孩子們了解地震的成因和自救方法,如尋找堅固掩體、護住頭部、快速撤離到空曠地帶等。
課堂上,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回答問題積極踴躍。課后,團隊成員還設計了小測驗,檢驗孩子們的學習成果。結果顯示,大家對安全知識掌握得非常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實踐團隊開展安全科普課程。通訊員何金琳 攝
國學小講堂:古詩與繪畫的奇妙結合 7月8日下午三點,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社區活動室,"國學小講堂"在孩子們的期待中如期舉行。蔡君瑤老師今天精心挑選了《小池》《憫農》《靜夜思》三首古詩,她先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紹了每首詩的創作背景。在背誦抽查環節,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稚嫩的童聲回蕩在教室里。當講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擬人手法時,蔡老師特意展示了荷花綻放的圖片,孩子們都睜大了好奇的眼睛。 隨后進入創意繪畫環節,蔡老師以《小池》為主題,給每個孩子分發了彩筆和畫紙。8歲的樂樂畫得特別認真,他用嫩綠色勾勒出婀娜的垂柳,又在池塘里點綴了幾尾紅色的小魚;活潑好動的明明則用亮色系描繪了一只振翅欲飛的蜻蜓,還特意在荷尖上加了個笑臉。團隊成員穿梭在孩子們中間,時而彎腰指導握筆姿勢,時而輕聲鼓勵大膽用色。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驕傲地舉著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這些充滿童趣的畫作不僅展現了"泉眼無聲惜細流"的意境,更讓古詩詞的韻味在五彩斑斕的畫筆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許多家長反饋,這樣的沉浸式教學既培養了孩子的藝術感知力,又讓他們在快樂中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小朋友正在認真繪畫。通訊員何金琳 攝
名著閱讀:演繹經典,激發興趣 7月9日上午,團隊成員張亞蒙主持了名著閱讀活動。她選取了《西游記》中的“三借芭蕉扇”和“真假美猴王”兩個經典片段,并改編成簡易劇本,方便孩子們參與表演。
孩子們熱情高漲,爭相扮演孫悟空、鐵扇公主等角色。他們用夸張的動作和語氣詞,將故事演繹得生動有趣。張亞蒙還特意設置了“自由發揮”環節,讓孩子們加入自己的創意。教室里笑聲不斷,經典名著在孩子們的演繹下煥發出新的活力。
實踐總結:成長與收獲并存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為社區兒童帶來了知識和歡樂,也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教育的意義。從課程設計到現場互動,大學生們鍛煉了組織能力和溝通技巧,同時也被孩子們的純真與熱情所感染。
團隊成員通過活動提升了教學設計、組織協調等實踐能力,更深刻體會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帶隊老師指出,這種校地合作模式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未來將繼續深化合作,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實踐品牌。
“紅心研墨”團隊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持續優化課程體系,擴大服務范圍,為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貢獻高校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