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滴水行動之海韻文耕小分隊在象山高塘學校順利開展了第四天的課堂教學活動。團隊成員圍繞海洋文化這一主題,精心設計了剪紙藝術、視錯覺探究、海女文化解讀以及科學實驗等四節精彩紛呈的課程,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充滿知識與創意的海洋探索之旅。
剪刀下的海洋:非遺剪紙藝術探秘課
課程以“海底的剪紙魔法”為主題,帶領學生們走進象山非遺剪紙藝術。教師先帶領學生領略了海底風光,再通過展示象山剪紙的代表性作品,介紹了其以海洋漁文化為特色的藝術風格。學生們認識到,象山剪紙不單是美化生活的藝術作品,也是傳遞民俗文化的關鍵媒介。
在動手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們學習對稱剪紙技巧。通過對折紙張、描繪魚形并剪裁,學生們創作出了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剪紙作品。課堂結束時,教師鼓勵學生們:“下次見到象山剪紙,要認真看、大聲夸、用心學,把我們自己的非遺保護好、傳下去!”

打破“眼見為實”:視錯覺現象的趣味解析
“所見即真實?”老師向學生提出疑問,引導他們研究數學領域內的視覺錯覺現象。老師利用柯南的故事作為開端,點燃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接著,學生們審視了繆勒-萊爾錯覺、蓬佐錯覺等典型例子,并通過親自測量證實了視覺錯覺的存在。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們形成“觀察—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并教授了以毫米為單位的精確測量方法。課堂最后,教師總結道:“眼睛會說謊,但數學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揭示真相。”通過這堂有趣的數學知識探索課,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培養了科學探究的精神。

中韓海女故事:海洋中綻放的女性力量
下午的第一節課以中韓海女文化為主題,通過對比韓國濟州島海女與中國福建漁女的生活,展現了海洋女性的堅韌與智慧。教師通過圖片和故事,介紹了韓國海女的潛水裝備和捕撈工具,以及中國蟳埔女、湄洲女和惠安女的服飾文化與生活習俗。
課堂上,學生們被海女們勇敢、勤勞的精神深深打動。教師總結道:“無論是濟州島的海女,還是中國的漁女,她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生命的堅強與美麗。”課程不僅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傳遞了尊重勞動、珍視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實驗里的科學密碼:海底火山與彩虹泡泡解析
最后一節課以“海底火山爆發”和“彩虹泡泡龍”兩個趣味實驗為核心,帶領學生們探索科學奧秘。在“海底火山”實驗中,學生們通過小蘇打與白醋的反應,模擬了火山噴發的場景,并理解了密度與化學反應的原理。
隨后,“彩虹泡泡龍”實驗將課堂推向高潮。學生們用洗潔精、顏料和洗臉巾制作出五彩斑斕的泡泡,仿佛將彩虹握在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實驗原理,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和科學思維。

課程終了時,學生們仍感意猶未盡,紛紛表達出所獲頗豐。海韻文耕小分隊的隊員們,作為滴水行動的一部分,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不僅向學生們展示了海洋文化的風采,還點燃了他們對科學、藝術以及傳統文化的熱情。隊員們以實際行動貫徹了“滴水行動”的理念,為象山高塘學校的孩子們種下了知識的種子,幫助他們在將來的學習道路上勇敢地探索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