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赴中鐵科工江夏基地愛心托管班開展糖果的甜蜜與“憂傷”知識科普活動
7月11日,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走進中鐵科工江夏基地愛心托管班,為44名小朋友帶來了一場主題為“糖果的甜蜜與‘憂傷’”的科普宣講活動,團隊成員通過趣味講解、互動實驗與游戲等方式,帶領小朋友們探索糖的奧秘,學習健康飲食知識,開啟了一場寓教于樂的“奇幻之旅”。

▲馬麗洋與小朋友互動
課堂以糖的來源拉開序幕,馬麗洋用一幅圖片直觀展示了天然糖與人工添加糖的區別。在能量小火箭實驗中,小朋友們通過跳躍游戲親身體驗糖分轉化為能量的過程,同時學習到水果中的果糖、牛奶中的乳糖能協同維生素、多酚等營養素緩釋供能,是更健康的選擇。
然而糖也有“憂傷”的一面——情景劇場《牙齒小劇場》中,生動演繹了細菌借糖產酸腐蝕牙齒的全過程,孩子們齊聲高呼“吃完糖要刷牙!”,將護牙意識深植心中。
▲小朋友們舉手回答問題
接下來,蔡含娜組織了一場有趣的配對小游戲,考驗小朋友們對天然糖和人工添加糖的辨別能力。游戲中小朋友們積極參與,踴躍舉手回答問題,通過指一指、說一說的方式,將各種食物歸類到天然糖隊和人工添加糖隊。最后,蔡含娜總結指出,水果、牛奶、簡單加工的酸奶等天然糖食物是更健康的選擇;糖果、甜飲料、甜點等含人工添加糖的食物應作為“偶爾的驚喜”適量食用,避免損害牙齒和身體健康。
▲蔡含娜介紹天然糖
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和互動交流,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了糖的知識,明白了健康吃糖的重要性。馬麗洋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會科學地選擇食物,讓糖成為健康生活的小幫手。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的此次宣講,將糖的科學知識轉化為趣味互動,讓兒童在游戲中理解平衡攝糖的重要性,旨在讓小朋友們既能享受甜蜜的快樂,也能懂得用健康的方式守護這份甜蜜。
通訊員:吉薇 張寒寒 張祎
審核:周紫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