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青鋒,能源報國——西灣露天煤礦污水處理廠參觀記
7月6日,來自西安科技大學的實踐團,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公司西灣露天煤礦污水處理廠,開啟了一場"能源+環保"的沉浸式實踐課堂。這場"北疆青鋒·能源報國"主題實踐活動,讓青年學子近距離感受綠色礦山建設的創新成果。
上午10時,在污水處理廠中控室,技術負責人通過三維動畫演示,向師生們展示了煤礦污水"礦井水-調節池-混凝沉淀-超濾-反滲透"的全流程處理工藝。"我們采用國內領先的'膜處理+蒸發結晶'技術,每年可處理礦井水365萬噸,回用率達98%以上,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型水庫。"負責人的講解引發學生們陣陣驚嘆。
在深度處理車間,透過鋼化玻璃幕墻,可見清澈的再生水正通過管道輸送至礦區灑水車和綠化灌溉系統。"這些水不僅達到工業回用標準,部分指標甚至優于飲用水。"負責人隨手捧起一杯剛處理完的再生水,在陽光下折射出晶瑩的光澤。來自西安科技大學的學生立刻用隨身攜帶的檢測設備取樣,測得的COD值僅為12mg/L,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
最讓學生們感興趣的是廠區的"智慧大腦"——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屏幕上實時跳動的200余個監測點位數據,將水質、大氣、噪聲等指標盡收眼底。"通過AI算法,系統能自動預警異常數據,并生成優化處理方案。"技術員小李現場演示了智能加藥系統的操作,原本需要人工2小時完成的藥劑調配,現在僅需15分鐘。
在互動交流環節,學生們拋出一個個專業問題:"礦井水中的重金屬如何精準去除?""蒸發結晶產生的鹽渣如何資源化利用?"技術骨干們一一解答,并分享了團隊攻克高鹽廢水處理難題的科研歷程。"我們自主研發的重金屬螯合技術,使出水總鉻濃度穩定低于0.05mg/L,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高級工程師趙工的介紹讓學生們對能源人的創新精神肅然起敬。
"這次參觀徹底改變了我對傳統煤礦的印象。同學們在筆記中寫道,"當看到污水變清泉、煤灰變建材,我深刻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內涵。"活動結束時,校企雙方約定將在環保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合作。
夕陽西下,滿載收獲的學子們踏上歸程。廠區外,"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標語格外醒目。這場特別的實踐課,不僅讓青年學子見證了傳統能源行業的綠色蝶變,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能源報國"的種子。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這些北疆青鋒必將成為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