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鳳嬌、陳映鋒)2025年7月2日至3日,佛山大學法學院十八夏鄉實踐隊走進順德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學,開展黨史教育系列課程。此次活動緊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教育強國戰略部署,積極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人才下沉要求,以創新教學模式為基層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實踐隊構建“啟發—體驗—思辨”三維教學體系,首課以“黨”字聯想互動激活課堂。“董存瑞炸碉堡”“小英雄雨來”等童言童語讓黨史學習從被動灌輸轉為主動探索。聚焦“飛奪瀘定橋”戰役時,隊員通過白板地圖還原行軍路線,借助鐵索橋模型再現戰場場景,串聯“戰略背景—戰斗歷程—精神內涵”教學邏輯。設置“奪橋戰略意義”等思辨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與角色扮演,同步給予“紅色貼紙”即時激勵,讓“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具象化。
圖為十八夏鄉實踐隊成員引導小朋友們回答問題 通訊員 陳映鋒 攝
次課以“家鄉紅色記憶”為主題,打造“史料挖掘—課堂分享—實踐延伸”育人鏈。隊員生動講述“1924年順德首個黨支部建立”“李民智毀家紓難投身革命”等本土黨史故事,隨后組織學生上臺擔任“小小宣講員”,臺下圍繞“紅色精神如何賦能當下”展開熱烈研討。課程互動參與率達98%,收集的49份“黨史感悟手賬”中,八成以上學生表達了傳承先輩精神的決心。
圖為十八夏鄉實踐隊成員與小朋友們分享本土故事 通訊員 陳映鋒 攝
順德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學校長劉厚明表示,活動將黨史教育與本土實踐深度融合,為鄉村教育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高校方案。最后,實踐隊與校方在校園合影留念,定格青春賦能瞬間。
圖為:佛山大學十八夏鄉實踐隊與順德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學負責人合影留念 通訊員 張鳳嬌 攝
未來,佛山大學十八夏鄉實踐隊將持續拓展“黨史+法治”“黨史+鄉村規劃”等特色課程,深化與基層學校的聯動,為“百千萬工程”推進輸送智力支持,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時代青年擔當。
文稿撰寫:張鳳嬌
圖片拍攝;陳映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