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土生茶花,文星正繁華

重慶北碚文興小隊成員風貌 楊芮瑩 攝
7月2日,“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分隊——重慶北碚文興小分隊踏上天府鎮文星村這片沃土,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與調研活動。烈陽灼灼,他們行走在黑石礦土上,探尋歷史的痕跡;夏日炎炎,他們奔走于街坊巷陌中,記錄變革的故事。揮汗于文星村落,他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為村鎮文化建設添磚加瓦;奔走在茶田林野,他們深度調研轉型的歷史,了解產業轉型為當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聆聽文星繁華的先聲。
山野氣象新,鄉村在振興。
文興小分隊首先探訪了“三間田”藝術村落。踏入柴門,映入眼簾的是如水的陽光,松濤陣陣,隨風回響。藝術建設與當地環境的結合打造出了這樣一個帶有獨特林野氣息的旅游景點。走進村落,恰逢一群生氣勃勃的小朋友在此地開展畢業活動。小分隊成員在與游客家長的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長都是該地的常客,即使是第一次到訪此地的家長,也對藝術村落的環境感到滿意。緊接著,小分隊成員采訪了“三間田”藝術村落的主要經營者,從他口中,采訪小組了解到“三間田”一名的由來,經營者的創業動機以及創業過程中的艱辛,領略了道家文化與鄉村振興主題的精巧結合,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是多方合力,共同鑄就的。此次采訪同時也為小分隊成員深度思考鄉村創業路徑提供了啟示。

文興小分隊成員采訪“三間田”藝術村落經營者 楊芮瑩 攝
在“三間田”藝術村落的游覽調研告一段落,小分隊成員轉戰“弄泉齋”特色民宿。烈陽熱浪抵不過老板姐姐如火的熱情。在她的帶領下,小分隊成員參觀了山水田園中的“弄泉齋”特色民宿和當地的甜茶標準化種植園,了解了當地民宿度假、甜茶采摘等特色旅游產業的發展狀況,同時,還親身參與到甜茶產業中,認識甜茶、采摘甜茶、品嘗甜茶,對當地甜茶種植業及其產業鏈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短暫歇息后,采訪小組與“弄泉齋”經營者展開交流,老板姐姐“以夢為馬”的創業動機給小分隊成員留下深刻印象。談及創業過程中的艱辛,老板姐姐以輕松愉快的語調為小分隊成員講述了她和丈夫的創業故事,強調創業者自身吃苦耐勞的品格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對鄉村創業意義重大。

文興小分隊成員學習采茶知識 郭洪冰 攝
走近兩位鄉村創業者,小分隊成員從他們的創業故事中了解到了創業者對鄉村振興的看法以及實施創業計劃的途徑。他們的努力助推著文星村旅游業與農業的深度融合,蓬勃發展,為這片純凈山野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為鄉村振興大業注入新的動能。
黑礦刻歷史,轉型不能遲。
天府鎮曾是煤礦的重要產區,如今卻成為一個以農業和旅游業發展為主的特色小鎮。在這一巨大變遷背后,沉淀著一段厚重的轉型歷史。為探明這段歷史,了解天府鎮的變遷,文興小分隊展開了走訪調研。
首先,小分隊成員走訪了天府煤礦孫越崎辦公室舊址。破舊的廠房,高聳的煙囪,殘存的書頁,落灰的機器,無不向小分隊成員訴說著那段人與煤的歷史。走入展覽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物品,勾勒出天府鎮煤礦產業的歷史輪廓,展現了產業轉型前人們生產生活的圖景。
初步了解天府鎮煤礦產業發展情況后,小分隊成員拜訪了當地的村支書楊書記。在采訪過程中,小分隊成員了解了天府鎮產業轉型的歷史。煤礦產業的衰敗曾一度讓天府鎮陷入發展困境,但在村支書、創業者、本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天府鎮人民以農業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各個村落的農業優勢,形成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的多樣化農業發展模式,并在這一基礎上,推動“農”“文”“旅”三者的有機結合,使天府鎮獨特的農業資源充分涌流,為天府鎮的發展開辟新途。楊書記還為小分隊成員介紹了天府鎮當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指出天府鎮將以鄉村振興為旗幟,把好山好水好特產留給各地游客,通過農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

文興小分隊成員采訪村支書 楊芮瑩 攝
在天府鎮的礦業歷史與農旅新途的交織中,文興小分隊對天府鎮的發展脈絡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也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有了新的看法。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唯有把住方向,長遠規劃,齊心協力,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文藝化新風,調研探民心。
為更好地將專業優勢與“三下鄉”社會實踐相結合,文興小分隊的成員們策劃了一場“文藝匯演”。此次文藝匯演包含歌曲演唱、詩歌朗誦、飛花令等多個環節。小分隊成員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策劃、彩排,以求將最佳效果呈現給天府鎮的居民。在文藝匯演活動中,小分隊成員落落大方,熱情洋溢,與居民們親切互動,將詩詞文化與通俗歌曲相結合,為天府鎮文化建設注入活水,反響良好。
積極開展文藝活動的同時,小分隊成員也投身于社會調研中,通過派發問卷、交流訪談的方式了解民情民意,覽察社會發展狀況。本次社會調研活動,小分隊成員共計發放了超40份調查問卷,采訪了各個年齡階層,各種職業類型的當地居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到了居民們眼中的天府鎮。

文興小分隊成員與當地民眾進行交流 楊芮瑩 攝
知識產權的宣傳教育對于相對落后的鄉鎮地區來說意義重大。文興小分隊堅持社會調研與知識產權宣傳雙線并進,派發宣傳手冊,積極推動知識產權相關知識走進大眾生活,為助力鄉鎮法治社會建設,增強鄉鎮人民的法治意識貢獻力量。

文興小分隊開展知識產權宣講活動 楊芮瑩 攝
在為期五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重慶北碚文興小分隊的成員們走街串巷,穿梭于林野山田。他們通過社會調研和訪談交流了解了天府鎮的發展歷史,其中,產業轉型的故事更是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與村鎮居民的交流中,他們切身感受到了天府鎮人民的淳樸鄉情。于他們而言,這不只是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更是一次難忘的人生旅行。黑礦土中生出的茶花,是天府鎮發展的希望,亦為文興小分隊成員們留下回憶的芬芳。
(撰稿人:鄧云浩,所屬單位:西南大學文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重慶北碚文興小分隊,撰稿時間:2025年7月8日,聯系方式:1398360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