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光 園夢”支教團開展“七七事變”主題教育 讓紅色記憶浸潤童心
7月7日,河南科技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植光 園夢”支教團在馮橋鎮(zhèn)鑫華小學的教室里,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特殊的歷史課。這一天,是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支教團成員們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主題,用生動的講述與互動,帶領(lǐng)孩子們回望那段山河破碎的歲月,傳承永不磨滅的民族精神。
課堂開始前,志愿者們特意播放了一段低沉悠遠的警鐘錄音。“當——當——當——”厚重的鐘聲在教室里回蕩,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體。“小朋友們,聽到這聲音,你們想到了什么?”志愿者輕聲問道,隨后解釋:“這是警鐘,88年前的今天,盧溝橋的槍聲打破了寧靜,無數(shù)先輩為了保護我們的國家失去了生命。現(xiàn)在,我們用鐘聲悼念他們,也提醒自己:不能忘記過去。”
為了讓低年級學生理解歷史,支教團特意準備了動畫短片,用卡通形象還原了盧溝橋事變的經(jīng)過:1937年7月7日,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國守軍嚴詞拒絕后,悍然向盧溝橋發(fā)起進攻。“看,這些穿著軍裝的叔叔們,他們沒有害怕,拿起武器保衛(wèi)家鄉(xiāng),就像保護自己的家人一樣。”志愿者指著畫面中沖鋒的戰(zhàn)士,聲音里帶著敬意。
當講到29軍將士用大刀與日軍拼殺,佟麟閣、趙登禹將軍壯烈犧牲時,教室里格外安靜。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舉手問:“他們疼嗎?為什么不逃跑呀?”志愿者蹲下身,溫柔地說:“他們當然疼,但他們知道,身后是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如果他們跑了,更多人會受苦。這就是勇敢,是為了大家犧牲小家的英雄精神。”
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志愿者們拿出提前繪制的“和平樹”黑板畫——粗壯的樹干上寫著“珍愛和平”,枝椏向四周舒展。孩子們拿起彩筆,在畫紙上勾勒出一只只和平鴿,有的給鴿子畫上橄欖枝,有的在翅膀上寫下“和平”“中國”,完成后小心翼翼地將畫作貼在“和平樹”的枝椏間。不一會兒,光禿禿的樹枝便“開滿”了彩色的和平鴿,整棵樹仿佛煥發(fā)出蓬勃生機。志愿者還教唱了《松花江上》的片段,雖然孩子們的音準并不完美,但每一個字都唱得格外認真,稚嫩的歌聲里,藏著對歷史的敬畏。
課后,鑫華小學的老師感慨道:“這些城里來的娃娃,把歷史講得這么鮮活,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這種教育,比課本上的文字更有力量。”支教團成員表示,作為園藝與植物保護專業(yè)的學生,他們深知“扎根土壤、向陽生長”的道理,而歷史教育就像給孩子們的心靈播下種子,只有銘記過去,才能更堅定地走向未來。
夕陽西下,孩子們望著黑板上綴滿和平鴿的“大樹”,眼里閃著光。“植光 園夢”的意義,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愛國的種子——就像他們專業(yè)守護的植物,歷經(jīng)風雨,終將長成參天大樹,守護這片曾被英雄用鮮血浸染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