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直面大地“年輪”:勝利東二礦采坑見證能源偉力
7月5日,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社會實踐團在內蒙古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礦業公司勝利東二礦的實踐學習迎來了最具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的一課——深入露天采坑核心作業區。站在巨大的礦坑邊緣,俯瞰層疊的剝離臺階和轟鳴的采掘現場,成員們得以近距離觸摸煤炭工業的脈搏,感受“黑色黃金”從遠古地層中被喚醒的磅礴力量,深刻體悟能源一線建設者的艱辛與榮光。
礦坑之眼:俯瞰工業文明的壯闊史詩
在嚴格的安全交底和佩戴好安全裝備后,實踐團成員們在礦方專業人員的帶領下,登上了采坑觀景平臺。當巨大的露天采坑全景毫無保留地展現在眼前時,震撼感瞬間攫住了每一個人:
大地“年輪”的震撼: 呈階梯狀向下延伸的巨大礦坑,宛如大地的“年輪”,記錄著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和人類工業文明的偉力。層層疊疊的剝離臺階(工作幫坡)規整而壯觀,展示著科學開采的嚴謹與秩序。
“鋼鐵巨獸”的協奏曲: 坑底深處,是現代化采掘設備組成的“鋼鐵森林”。巨型電鏟(如WK系列)揮舞著有力的臂膀,每一次精準挖掘都掀起滾滾煙塵;龐大的礦用卡車(如930E)如勤勉的巨蟻,滿載著剝離物或煤炭,沿著盤旋而下的礦坑道路轟鳴穿梭;鉆孔機、推土機、平路機等設備各司其職,共同演奏著一曲力與美、人與機械完美協作的工業交響樂。設備運行的轟鳴聲,是這片能源熱土最雄渾的底色。
規模與效率的直觀沖擊: 講解員指著遠處正在作業的電鏟和卡車:“看,那一鏟下去,就是幾十噸的物料;那一車,就能裝載數百噸煤炭。這就是現代化大型露天礦的生產效率!” 成員們直觀感受到了課本上抽象數字背后的恢弘現實,對“億噸級礦區”的生產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具象認知。
“太壯觀了!站在這里,才真切體會到什么叫‘工業脊梁’,什么叫‘能源基石’!” 實踐團成員王同學激動地按下快門,試圖用鏡頭定格這震撼心靈的景象,“課本上的剖面圖,遠不及這真實的‘大地年輪’來得震撼。”
工藝解碼:科技賦能下的精準采掘
在觀景平臺,礦方技術人員結合現場作業,為實踐團成員詳細講解了露天礦的核心采掘工藝與流程:
鉆孔爆破(如適用): 對于堅硬巖層,首先進行精準鉆孔,然后實施控制爆破,將大塊巖體破碎至適合電鏟采裝的塊度。技術人員強調了微差爆破等先進技術對提高效率、控制振動和飛石的關鍵作用。
采裝作業: 電鏟是露天開采的“主力軍”。成員們近距離觀察到電鏟司機如何通過精密的操作臺,控制巨大的鏟斗進行精準挖掘、旋轉和裝載,將煤炭或剝離物裝入等候在一旁的礦卡車廂。其高效、穩定和強大的作業能力令人嘆為觀止。
運輸環節: 滿載的礦用卡車沿著設計合理的坑內道路,將物料運往指定地點——煤炭運往破碎站或儲煤場,剝離物(廢石)則運往排土場。講解員介紹了礦區對卡車運行路線、裝載量、油耗和安全狀態的智能監控系統。
排土與復墾(呼應前期內容): 在排土場區域,成員們再次看到了前期學習過的科學排土工藝和邊排土邊復墾的實踐場景,加深了對綠色礦山閉環管理的理解。
“以前只知道煤礦產煤,今天才真正看清這背后一環扣一環的復雜工藝和精妙配合。” 實踐團成員李同學感慨道,“每一鏟煤的背后,都是科技、管理和無數礦工心血的凝結。”
致敬礦工:平凡崗位上的非凡擔當
在采坑現場,除了震撼的設備,更讓實踐團成員們動容的是奮戰在一線的礦工身影:
電鏟司機在高高的駕駛室里,神情專注,一絲不茍地操作著龐大的機械;
礦卡駕駛員在塵土與轟鳴中,駕駛著“巨無霸”安全高效地穿梭;
現場安全員、技術員頂著烈日或寒風,在復雜的作業環境中巡視、指揮、記錄。
技術人員動情地說:“無論設備多么先進,人的責任心和專業技能始終是安全生產的核心保障。我們的礦工兄弟,就是這鋼鐵洪流中最堅韌的‘螺絲釘’。” 成員們深刻體會到,正是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與付出,匯聚成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磅礴力量。
青春烙印:礦坑邊緣的報國誓言
站在勝利東二礦這氣勢恢宏的采坑邊緣,“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的成員們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和職業啟蒙:
對“能源報國”的具象化理解: 這深不見底的礦坑,這晝夜不息的設備,這默默奉獻的礦工,共同構成了“能源報國”最生動、最厚重的注腳。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就是由這樣一個個具體的場景和人物支撐起來的。
對專業價值的再認識: 采掘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每一個專業在這里都能找到用武之地,都直接關系到生產的效率、安全與可持續性。礦坑是一本打開的、最生動的專業教科書。
對責任與擔當的體悟: 一線礦工不畏艱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們對安全生產、綠色開采的堅守,為青年學子樹立了最鮮活的榜樣。能源事業需要腳踏實地的奮斗者。
激發投身能源事業的豪情: 礦坑的壯美與力量,點燃了學子們心中投身祖國能源事業的火焰。他們渴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熱土上。
“這礦坑,就像一座露天的豐碑,銘刻著礦業人的奮斗,也召喚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加入。” 實踐團成員張同學在返程途中鄭重地說,“‘北疆青鋒’,就要在這最需要的地方磨礪鋒芒!未來,我們也要成為這‘鋼鐵洪流’中的一份子,為端穩端牢‘能源飯碗’貢獻青春力量!”
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的青年學子們,將把采坑的震撼景象、礦工的奮斗身影和心中激蕩的報國豪情,化作矢志前行的不竭動力。這片蘊藏光熱的北疆大地,這見證著工業偉力的露天采坑,已在他們青春的履歷上,刻下了最深刻的印記,指引著他們走向能源報國的壯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