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先烈腳步,感悟紅色傳承
當熾熱的陽光宣告暑假的篇章,南航學子暫別了熟悉的校園,求知的步履卻未曾停歇。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紅色故事青年說”社會實踐團隊踏上了一段追尋信仰、感悟紅色力量的征程。團隊成員們共同走進南京市云臺山抗日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感悟崇高信仰,汲取奮進力量。以英烈精神為炬,青春征程揚帆啟航。

回首崢嶸往昔:共探陵園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正是有了先烈們的汗水與血水,才有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0年,65名新四軍官兵在抗擊日軍的云臺山戰役中壯烈犧牲。為了紀念英雄的奉獻、傳承先烈的精神,云臺山抗日烈士陵園因此而建。如今,這座陵園已經成為南京黨史教育基地和江寧區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教育意義。

感悟紅色精神:銘記烈士事跡
懷著莊嚴肅穆的心情,團隊成員們走進陳列館,也走進了那場英勇而壯烈的戰爭。
1938年3月,新四軍一部進入江寧橫山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次年2月25日,新四軍二支隊三團一營近百名指戰員,由營長邱立生、副營長曹營春率領,赴江寧鎮執行破壞日軍京蕪鐵路的任務。由于戰略位置重要,云臺山受到了日軍的重點監視。不幸的是,敵探告密使新四軍遭到了日軍圍剿,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山地攻防戰斗。
面對絕對優勢之敵的圍攻,新四軍部隊浴血奮戰,予敵以殺傷。戰爭中,營長邱立生、副營長曹營春等65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另有24人負傷。據戰后統計,此役斃傷日軍40余人。
戰斗結束后,橫山地區的群眾不顧危險,自發上山收斂烈士遺體,將他們就地安葬于云臺山腳下。
汲取精神力量:勇擔時代使命
錚錚鐵骨、英勇無畏,是對新四軍的真實寫照。
站在烈士陵園前,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六十五位年輕的生命,用最壯烈的抉擇告訴我們:何為信仰的純粹,何為擔當的極致。這份源自烽火歲月的信念,對當代青年而言,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它提醒著我們:唯有將個人奮斗融入時代的洪流,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
作為新時代青年,“紅色故事青年說”團隊成員們深感肩頭責任千鈞之重。云臺山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崇高精神,是激勵后人前行的寶貴財富與不竭動力。大家決心將這份紅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脈,把對先烈的緬懷轉化為奮進的力量。無論身處何種專業領域,都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刻苦鉆研,錘煉過硬本領。在未來的征途上,縱有千難萬險,也要繼承先烈遺志,勇挑時代重擔,積極投身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赤誠與擔當,讓偉大的紅色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先烈豐碑永駐心間,青春力量奮勇向前!“紅色故事青年說”實踐團隊必將賡續紅色血脈,續寫屬于青年一代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