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深入東二礦:會議求真知,食堂暖人心
繼首日震撼的露天礦現場參觀后,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社會實踐團在內蒙古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礦業公司的學習實踐進入更深入的階段。7月3日,實踐團全體成員參加了由礦方精心組織的專題會議,系統了解勝利東二號露天煤礦(簡稱“東二礦”)的全面信息,并在礦區食堂親身體驗了礦工日常,感受了別樣的“礦工味道”。
專題會議:聆聽“烏金”故事,解碼礦山智慧
上午,實踐團成員們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步入會議室,一場內容詳實、干貨滿滿的專題介紹會拉開帷幕。礦方領導和技術專家們熱情接待了遠道而來的學子,并圍繞東二礦的核心情況展開了系統講解。
會議深入介紹了東二礦的戰略地位、發展歷程、資源稟賦(包括地質儲量、煤質特性等)、先進的開采工藝與技術裝備(如巨型電鏟、礦用卡車等設備的規模與效率)、科學嚴謹的生產組織流程、以及最為重要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綠色礦山建設實踐。專家們特別強調了企業在智能化礦山建設、節能減排、生態修復(復墾綠化、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和未來規劃。
講解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全神貫注,筆尖沙沙作響,記錄下每一個關鍵信息點。他們不僅對礦區龐大的生產規模和現代化的技術裝備有了更量化的認識,更深刻理解了“安全為天、環保為先”理念在礦山生產中的核心地位。團隊成員李同學會后感慨:“通過這次會議,書本上抽象的概念變得無比具體。我們看到了一個現代化大型露天煤礦是如何高效、安全、綠色運行的,這背后是無數礦業人的智慧和汗水,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能源報國’的專業信念。”
礦區食堂:舌尖上的“礦工溫度”,感受別樣關懷
會議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走進了礦區職工食堂。正值午餐時分,食堂內人頭攢動,充滿了溫馨的生活氣息。豐富的菜品、整潔的環境、有序的就餐秩序,給學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餐盤里,不僅有極具內蒙古特色的手把肉、醇香的奶茶,還有各式各樣的家常炒菜、面點和新鮮水果。熱氣騰騰的飯菜不僅滿足了味蕾,更傳遞出企業對員工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實踐團成員們與礦工們同桌就餐,近距離感受著礦區日常生活的脈搏。“沒想到礦區的伙食這么好,種類豐富又美味,感受到了礦上對員工生活的重視。”一位實踐團成員邊品嘗著地道的蒙古奶酪餅邊說道。這頓美味的午餐,不僅溫暖了異鄉學子的胃,更拉近了他們與一線礦工的距離,體會到了礦業工作者們辛勤付出背后的那份樸實與滿足。
深化認知,砥礪前行
上午的專題會議,為實踐團成員揭開了現代化大型露天煤礦高效、安全、綠色運行的“密碼”;中午的食堂體驗,則讓他們觸摸到了礦山溫情脈脈的“生活溫度”。理論與實踐在這里交融,理性認知與感性體驗在這里碰撞。
通過這一天的學習與體驗,“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的成員們對煤炭行業、對能源事業、對一線礦工群體有了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他們不僅看到了先進的設備和宏大的生產場面,更感受到了支撐這一切運行的嚴謹管理、科技創新和人文精神。這份寶貴的經歷,必將內化為他們未來投身能源事業、服務國家發展的更強動力。實踐團將繼續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深入探索,用心感悟,讓青春在祖國北疆的能源熱土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