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采礦工程專業理論認知,強化實踐應用能力,近日,采礦工程全體同學奔赴西灣露天煤礦選煤廠,開展沉浸式實踐調研,在煤炭生產一線解鎖智慧礦業密碼,感悟綠色發展理念。
一、踏入智慧廠區,解碼生產流程
抵達選煤廠,同學們首先參觀了廠區核心區域。在專業講解引導下,深入了解選煤廠從2014年開工建設,到2017年正式投產的發展歷程,以及年設計產能1500萬噸的規模布局。從原煤入口的初級破碎站,到篩分破碎車間的精細分選,再到儲煤倉的有序存儲、裝車站的智能發車,一條完整的選煤生產線清晰呈現。同學們穿梭于各環節之間,觀察皮帶機、刮板機、破碎機等設備運轉,直觀感受“破碎 - 篩分 - 儲煤 - 裝車”一體化流程的高效運作,為課堂所學的采礦工藝知識找到了真實映照。
二、聚焦智能管控,感受科技賦能
選煤廠的智能化建設成為實踐亮點。在中控室,工業環網、云平臺、智能一體化生產控制系統構成的“智慧大腦”,讓同學們眼前一亮。工業環網以環形結構保障數據高速傳輸,云平臺憑借服務器虛擬化與存儲技術,實現工藝數據、設備信息的長期留存與分析;智能一體化系統更是接入生產全流程,從初級破碎到成品煤外運,從主設備運行到照明、降塵等輔助系統管控,均可一鍵監測、精準調控。
設備監測與保護體系同樣展現科技力量:電機綜合保護裝置實現過流、欠流等故障智能防護,刮板機、帶式輸送機配備的智能攝像機、感溫電纜,結合軌道式巡檢機器人,可實時識別異物、人員違規等異常并預警。同學們親身操作智能管控平臺,嘗試調取設備運行數據、查看生產流程模擬畫面,深刻體會到智能化對提升生產效率、保障安全的關鍵作用,也明晰了采礦工程與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的行業趨勢。
三、踐行綠色發展,守護生態底色
實踐中,選煤廠的生態保護實踐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廠區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在剝離土層堆放區,無人機播種與多樣植物種植相結合,構建生態防護林;排土場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監測等舉措,生動詮釋“綠色發展”理念。同學們走進生態修復示范區,觀察植被生長情況,了解生態治理技術,深刻認識到礦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非矛盾,而是可以通過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實現協同共進。這也讓大家意識到,作為未來采礦工程從業者,肩負著守護生態、推動綠色礦業發展的重要使命。
四、總結實踐感悟,錨定成長方向
實踐結束后,班級組織交流分享會。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西灣露天煤礦選煤廠之行,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不僅清晰掌握選煤生產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要點,更見證了綠色礦業的生動實踐。大家深刻認識到,采礦工程專業不僅關乎資源開發,更與科技進步、生態保護緊密相連。
此次實踐,為采同學們搭建了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未來,同學們將帶著實踐收獲,深耕專業知識,探索智慧采礦、綠色采礦新路徑,以青春力量為礦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讓“實干奉獻、創新爭先、綠色發展、追求卓越”的礦業精神,在實踐中持續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