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浙江農林大學“藏花梔萃”暑期社會實踐團趕赴浙江驕梔科技有限公司,以梔子產業為切入點,與企業的深度對話,解密村企合作共贏共富的康莊大道。在驕梔科技有限公司,實踐團見證了小小梔子如何通過科技賦能,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上午,實踐團首先解碼了梔子的“七十二變”:這顆金色果實經科技創新賦能,已突破傳統農產品的單一價值。在工作人員講解下,其多元應用場景清晰呈現——從藥用的清熱解暑制劑,到食品領域的特色年糕;從日化行業的高端護膚品原料,到天然優質色素來源,科技讓梔子實現了價值的幾何級增長。



下姜村梔子產業從“科技火種”到“全鏈綻放”的躍遷之路更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2003年,科技特派員俞旭平在下姜村播下產業火種;經過二十余年的創新發展,到2025年完整產業鏈已然成型。作為產業引領者的驕梔科技有限公司,憑借三十余項自主專利和十余項合作專利,不僅榮膺“品牌浙江十大優質企業”,更打造出“科技+農業”的示范樣板。
在生產車間參觀環節,張有做教授從原料處理、壓榨提取到精煉包裝,完整展示了梔子果實“從田間到餐桌"”蛻變過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每畝梔子種植可為農戶帶來4000-5000元的額外收益,這一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讓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在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下午的實地探訪中,實踐團隊成員發現科技創新與生態保護在下姜村形成了良性循環。通過“河道治理+垃圾分類+農房改造”的組合拳,昔日的貧困村已蛻變為“千畝葡萄園映茶園,精品民宿伴青山”的田園綜合體。在這里,“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通過科技創新被充分激活,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發展動能。
此次實踐活動讓實踐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需要科技創新這支“神來之筆”。驕梔科技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讓傳統梔子“老樹發新枝”;下姜村則通過“生態+科技”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為更多鄉村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淳安方案”。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將汲取前輩經驗,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用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