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柚香筑愛實踐隊:采訪退休老黨員,聆聽崢嶸歲月里的初心與擔當在黨的生日這個神圣而特殊的日子里,西南石油大學柚香筑愛暑期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社區,與三位黨齡分別為 60 年、50 年、40 年的退休老黨員面對面交流。老黨員們用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情感,講述了那段與黨同行的崢嶸歲月,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擔當。
六十年黨齡映初心:“愛黨在心中,人老心不老”“我知道,今天是黨的生日!” 面對實踐隊員何光瑜的提問,擁有 60 年黨齡的何奶奶脫口而出,眼神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1965 年入黨的她,與 1971 年入黨的譚爺爺相伴走過數十載,胸前的紀念章是她最珍視的 “勛章”——“帶紀念章的時候,感覺非常光榮。”
回憶起當年的歲月,何奶奶的話語里滿是對黨的赤誠:“我們白天在農業社干活,晚上就開會分享對黨的認識。我覺得為黨獻身是感受不到困難的,一心跟著黨走,沒人干的活兒,我就上。” 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老一輩黨員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的奉獻精神。
當被問及在黨的生日想對黨說些什么時,何奶奶樸實的話語直抵人心:“現在和當年比起來感觸大不相同,我也說不來什么漂亮話。愛黨在心中。人老了,對黨的心沒有老。” 身旁的譚爺爺接過話茬,語氣堅定:“這輩子入黨,非常光榮。共產黨好!”
四十年堅守顯擔當:“黨員就該隨時隨地為黨奉獻”
“當年舉起右手宣誓的話,我記到現在。當年怎么說的,我就該怎么做。” 擁有 40 年黨齡的張懷林爺爺,向實踐隊員郭梓皓講述著自己與黨的故事。
1977 年從南充武勝中學畢業后,張爺爺在生產隊擔任記分員,80 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他帶頭推廣雜交水稻、踐行科學種地,因表現突出于 1986 年入黨。“入黨能夠更好地為大家做事”,這一信念支撐著他從村委會到居委會,一干就是數十年,即便 2017 年到了退休年齡,仍在后輩的挽留下繼續發揮余熱。
談及印象深刻的事,2021 年疫情期間的經歷讓他記憶猶新:“雖然已退休,家里也不讓我出門,但我還是帶頭帶著居委會的人做核酸、搬物資。” 支撐他沖鋒在前的,正是那句刻在心底的入黨誓言 ——“隨時隨地為黨奉獻生命”。
從 “小區 60 年代只有 10 輛小車” 到如今 “上百上千輛”,張爺爺深切感受著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巨變:“高科技、民生建設、軍事力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作為中國人,我深感欣慰和榮耀。” 他堅信,中國共產黨的凝聚力是帶領國家發展的關鍵:“黨是我們的主心骨,只要跟著黨,就什么都不怕。”
面對在場的大學生,張爺爺寄予厚望:“你們要學習抗戰時期拋頭顱、灑熱血的奉獻精神,多為人民服務。一定要有意愿成為共產黨員,我們的黨很偉大,社會需要你們這樣的優秀青年。”
此次采訪中,老黨員們用親身經歷詮釋了 “共產黨員” 四個字的重量。柚香筑愛實踐隊的隊員們表示,將牢記老黨員的囑托,傳承紅色基因,將這份初心與擔當融入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