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政策性農險入戶調查項目,精準把握農業保險在基層的實施成效,1 月 10 日,經濟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黃彬、院長朱軍親自帶隊,組織社會調查項目組的師生們前往興化市戴家村,開展了一次深入細致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調研工作。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保障農業生產、助力農民抵御風險的重要手段,其在農村的實際落地情況一直備受關注,此次調研也肩負著為優化政策提供依據的重要使命。?
抵達戴家村后,學院一行受到了村干部的熱情接待。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村干部從戴家村的歷史沿革講起,向師生們全面介紹了村莊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他們提到,戴家村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螃蟹養殖產業,經過多年培育,如今螃蟹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形成了集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然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極端天氣、疫病災害以及市場價格波動等風險依然是農戶們面臨的難題,這也讓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推廣和完善顯得尤為重要。?
座談會結束后,在村干部的引領下,調查項目組迅速投入到實地走訪工作中。他們走進一戶戶螃蟹養殖戶家中,與農戶們圍坐在一起,展開了親切而深入的交流。項目組成員詳細詢問了過去一年的收成情況,了解螃蟹從投苗、養殖到收獲各個環節中遇到的問題。在銷售渠道方面,有的農戶表示主要依靠當地的水產批發市場,雖然銷售相對穩定,但利潤空間有限;也有部分農戶嘗試通過電商平臺拓展銷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物流運輸和售后方面還存在不少挑戰。談及收益情況,農戶們的感受各不相同,一些經驗豐富、管理科學的養殖戶獲得了可觀的收入,而部分因遭遇病害或市場價格下滑的農戶則面臨一定損失。?
針對政策性農業保險,項目組成員進行了重點了解。不少農戶表示,雖然知道有農業保險,但對具體的保險條款、理賠范圍和流程并不十分清楚。有的農戶擔心保費過高,增加了生產成本;有的則對災害發生后的理賠速度和賠付金額心存疑慮。已經參保的農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保險產品能夠更加貼合實際養殖需求,進一步簡化理賠手續。一位老養殖戶感慨地說:“我們搞養殖,就怕老天爺‘變臉’,要是保險能更好地保障我們的損失,我們心里就踏實多了。”?
通過本次以座談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跟蹤回訪,調查項目組對政策性農業保險在農村的落地執行情況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不僅收集到了大量真實有效的一手資料,也切實了解到了農戶們的實際需求和關切。學院領導表示,后期將充分利用此次調研成果,組織項目組成員深入分析研究,形成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為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提高保險服務水平提供有力參考,切實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學院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