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碑前頌英烈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在淮北這片土地上,無數英烈為實現人民幸福、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做出巨大努力,在歷史上也曾取得不凡的成就。盡管籍籍無名,但并不妨礙他們的事跡依然值得歌頌,他們的精神依然值得傳承。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總有那么一些人前仆后繼,為民族解放盡一份力,發一份光。1944年4月,日軍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發起河南戰役,同時,國民黨頑固派仍然采取“消極抗戰,積極抗日”的政策。為打開河南抗戰局面,給日軍以痛擊,黨中央決定發展河南控制中原。同年8月,國民黨頑軍為阻止新四軍西進,在小朱莊展開伏擊。新四軍在彭雪峰師長的帶領下在這里留下了一段可歌可頌的英雄事跡。

入園便是一座肅穆的紀念碑映入眼簾,令人感受到園中莊嚴的氣氛。環顧四周,芳草茵茵,靜謐整潔的環境為英魂提供一處良好的休憩場所。陵園四周依次佇立著講解牌,為人們詳盡地介紹了這片土地承載的厚重歷史,讓后輩依然能夠記得那些英勇的戰士,那些感人的事跡,那份不朽的精神。
盡管小朱莊的戰斗在歷史上并不出名,但烈士們的事跡與精神仍令人感動。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提刀縱馬的王長金戰士,縱使腹部被刺中仍從敵軍中取將領首級;你也可以知道于思賢指揮,即便肋骨被打斷仍在炮火中守戰場一線。戰斗的勝利自然值得欣喜,但戰斗的慘烈更是值得銘記。“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輩們身體力行,切實踐行了對人民、對祖國的承諾。
身處和平年代,或許祖國已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但先輩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傳承。傳承那一份熱忱,為祖國建設奉獻一份力量;傳承那一份堅強,面對困難時不輕言放棄。銘記英烈,傳承精神,這或許是我們面對先輩時所能交出的最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