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垃圾處理問題日益成為困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垃圾分類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2025年2月10日下午,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綠韻分類先鋒實踐隊踏入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濱河社區,圍繞社區垃圾分類開展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參與意愿以及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從而為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垃圾分類政策提供依據,探索垃圾分類的可行路徑和長效機制,以小行動撬動大環保。
首先,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綠韻分類先鋒實踐隊設計了包含基本信息、垃圾分類知識、行為習慣和意見與建議等內容的問卷,隨機發放給社區居民。問卷回收后,團隊成員對數據進行了整理和分析,以了解居民的整體情況。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居民對垃圾分類中的某些常識仍然不是很了解,對垃圾如何準確分類、如何正確投放垃圾以及垃圾分類的投放地點等都不是很清楚,這放映出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的淡薄以及參與度的不足,這也是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薄弱處之一,需要進一步加以改善。
然后,調查團隊對部分居民進行了深度訪談,了解他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和建議。訪談對象包括不同年齡、職業和教育背景的居民,以確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多樣性。在訪談中也發現了有關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的一些阻礙。如部分居民認為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之前并沒有過多了解過社區垃圾分類的標準以及相關常識,社區組織力度不足,通常不能有較大的組織力來進行大型的社區垃圾分類嘗試的培訓。還有一部分居民并沒有了解過垃圾分類的積極作用,垃圾分類意識淡薄,在處理垃圾時采取傳統的混合處理的垃圾分類方式。當然,也有一些居民缺乏足夠的垃圾分類習慣,認為垃圾分類在處理垃圾時不太方便,導致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成效并不好。
最后,團隊成員在社區內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類的行為表現,以及分類設施的使用情況。通過觀察,團隊發現了一些居民在分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分類不準確、分類意識不強,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因為分類設施不便利或分類標識不清晰而放棄分類;二是社區垃圾分類投放有具體的時間限制,部分居民在非分類垃圾投放時間進行投放,導致垃圾并沒有得到最大效益的處理。三是垃圾分類工作站缺少相關工作人員的指導。隨后,針對居民普遍反映分類設施不足、分類標識不明確等影響垃圾分類的主要難點,社區工作人員建議增加分類設施、提高分類標識的可視性,并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居民的分類意識和知識。并且社區管理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宣傳教育,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冊、舉辦講座等形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居民的分類意識;改善分類設施,在社區內增設分類垃圾桶,優化分類標識,確保分類設施的便利性和可視性;引入激勵機制,通過積分獎勵、定期抽獎等方式,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建立監督機制,成立垃圾分類監督小組,對居民的分類行為進行監督和指導,及時糾正分類錯誤。社區垃圾分類調查實踐活動是一次成功的綠色革命。通過調查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參與度,也為其他社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社區和居民共同努力,持續推進,才能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目標,共同構建美麗、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