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中國青年網徐州2月2日電(通訊員 鐘仕翊)
導語:2025年的寒假,室外寒風凜冽,可石雪瑩、顧欣悅、張甜雨、王千雨、馬夢瑩等幾位大學生志愿者的內心,卻被一團名為“奉獻”的火焰燒得熾熱。他們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新風快樂課堂助成長”活動中,決心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小朋友們的冬日學習生活注入溫暖與希望 。
正文:活動剛拉開帷幕,諸多挑戰便接踵而至。數學輔導階段,應用題成了橫亙在小朋友們面前的一座大山。有一次,張甜雨輔導一個小男孩做一道關于相遇問題的應用題,小男孩看著題目,急得小臉通紅。張甜雨見狀,沒有直接給出解題步驟,而是靈機一動,拿出一張大白紙,先用直尺畫了一條長長的線段,代表A、B兩地之間的距離。接著,她又找來兩顆不同顏色的小棋子,一顆代表小男孩,另一顆代表他的小伙伴。“咱們把這當成你和小伙伴分別從A、B兩地出發,你看,你每分鐘走70米,小伙伴每分鐘走80米,同時出發3分鐘后,你們會在哪里相遇呢?”張甜雨一邊輕聲講解,一邊移動著棋子,模擬兩人行走的過程。小男孩的眼睛緊緊盯著棋子,漸漸地,他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興奮地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答案。
古詩詞背誦輔導也并非易事。石雪瑩在輔導小朋友們背誦《望廬山瀑布》時,深知單純的死記硬背效果不佳。于是,她先通過一段精彩的視頻,向孩子們展示了廬山瀑布雄偉壯觀的景象,讓孩子們仿佛身臨其境。隨后,她又詳細地講述了詩人李白創作這首詩時的心境和背景,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對詩句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變得輕松起來,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這首詩。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志愿者們總是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顧欣悅班上有個小女孩,性格十分內向,每次上課都默默坐在角落里,從不主動發言。顧欣悅注意到了這個情況,每次上課,她都會特意走到小女孩身邊,輕輕拍拍她的肩膀,溫柔地詢問她的想法。課后,顧欣悅還會主動和小女孩聊天,分享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鼓勵她勇敢表達自己。慢慢地,小女孩的臉上綻放出了自信的笑容,開始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對于活潑好動的孩子,王千雨想出了“學習小標兵”的評選活動。每天設定幾個學習小目標,比如按時完成作業、正確回答問題等,只要小朋友完成目標,就能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累計到一定數量,就可以評選為“學習小標兵”,并獲得一份小獎品。這個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活動的意義與價值,馬夢瑩等幾位擅長攝影的同學主動承擔起拍攝宣傳的重任。他們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記錄者,背著相機穿梭在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有一次,在手工課上,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制作一個大型的城堡模型,大家分工明確,有的負責裁剪紙張,有的負責涂抹膠水,有的負責搭建結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精美的城堡逐漸成型。小朋友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馬夢瑩迅速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溫馨而美好的瞬間。這些精心拍攝的照片,經過篩選和編輯,發布在活動官方平臺和社交媒體上。一時間,點贊、評論如潮水般涌來,許多家長留言表示,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的成長與進步,他們感到無比欣慰;一些大學生也被深深打動,紛紛詢問加入志愿者隊伍的方式。

(石雪瑩拍攝)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堪稱完美。負責教學的同學提前查閱大量的專業書籍、教育資料,結合小朋友們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水平,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內容。課后,他們圍坐在一起,分享當天教學中的經驗與困惑。比如,如何用更生動的方式講解抽象的知識,怎樣處理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突發情緒等,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出最佳的解決方案。負責宣傳的同學則積極挖掘活動中的亮點,從孩子們的每一次微小進步,到志愿者與孩子們之間的每一個暖心互動,都被他們用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呈現出來,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活動的魅力與溫度。
志愿者們每周都會召開總結會議,在會議上,大家暢所欲言。有人分享自己在教學中的新發現,比如通過某個小游戲,讓孩子們輕松掌握了一個復雜的知識點;有人講述與孩子們相處的趣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也有人提出遇到的困難,比如個別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共同尋找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收獲了成長,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更加緊密。
在輔導小朋友作業的過程中,志愿者們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他們學會了將復雜的知識拆解成簡單易懂的部分,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傳授給孩子們。面對不同學習能力和性格的孩子,他們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靈活多樣。從最初的直接告訴解題步驟,到后來能夠巧妙地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教學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與小朋友們的溝通,讓志愿者們學會了用耐心和親和力去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每一個孩子的想法都獨特而珍貴,志愿者們努力走進他們的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同時,與家長和其他志愿者的交流,也讓大家學會了如何清晰、有效地傳達信息,協調各方資源。每次課后,志愿者們都會詳細地向家長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針對孩子的不足之處提出個性化的建議,家長們對志愿者們的工作十分認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當看到小朋友們在自己的幫助下,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學習態度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時,志愿者們的內心充滿了成就感。這次活動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在教育資源分配上還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一些家庭在孩子的學習輔導上確實面臨著困難。這也讓志愿者們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學習機會,他們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自己肩負著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幫助,也可能會對他人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來自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三環南路云泰悅府的志愿者石雪瑩回憶道:“當我第一次走進那間充滿希望的教室,看到小朋友們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時,我的內心既充滿了期待,又有些緊張。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背負著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難題、陪伴他們成長進步的責任。”
如今,“新風快樂課堂助成長”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圓滿結束,但志愿者們的熱情和責任感卻絲毫未減。他們紛紛表示,未來還會繼續積極參與到各類志愿活動中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他們就像冬日里的暖陽,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用愛心和奉獻詮釋著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擔當與奉獻精神。
作者署名:通訊員 鐘仕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