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水岸分類短板,共筑法治環保家園
時間:2025-02-07 23:38:46 關注:
2025年2月4日,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綠韻分類先鋒隊奔赴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的水岸名苑小區,一場聚焦垃圾分類狀況的深度調研就此拉開帷幕。
水岸名苑小區憑借依水而建的獨特優勢,景色迷人,綠化錯落有致,日常衛生維護工作扎實,整體環境舒適愜意。不過,在垃圾分類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隨著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消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的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多,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及地方相關垃圾分類法規,對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而水岸名苑小區在實踐中,與法規標準還存在一定差距。
綠韻分類先鋒隊抵達后,迅速開展全方位調研。隊員們兵分多路,對小區各區域的垃圾投放點進行拉網式排查,詳細記錄垃圾桶的規格、數量、擺放位置、外觀狀況以及分類標識是否清晰醒目。在排查過程中,還密切留意周邊地面有無垃圾散落、垃圾桶是否存在滿溢等問題。
調研結果顯示,盡管小區整體環境優良,但垃圾分類工作存在不少問題。部分垃圾桶的分類標識磨損嚴重、模糊不清,難以有效引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桶布局也不夠合理,像一些靠近綠化帶的位置,居民投放垃圾時需穿越綠化帶,既破壞綠化景觀,又增加投放難度。垃圾投放時段,混投現象屢見不鮮,可回收物與其他垃圾混裝,有害垃圾未被單獨收集。有關數據顯示,約55%的居民對垃圾分類標準和法律規定了解有限,僅有45%的居民能基本做到按要求分類投放。從法律角度看,小區當前的垃圾分類管理尚未完全符合相關法規要求,物業在監督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居民在履行垃圾分類義務時也有待加強。
針對這些問題,綠韻分類先鋒隊經過深入研討,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在設施建設上,根據小區居民分布和垃圾產生量,重新科學規劃垃圾桶布局,確保設置在居民出行便捷的位置,避免因投放不便導致垃圾亂扔。按照國家垃圾分類標準,更換和新增標識清晰、顏色規范的分類垃圾桶,并在桶身標注“依法分類,共創美好家園” 等法律提示語。建立定期維護和清潔機制,保障垃圾桶正常使用。
在監督管理與激勵機制方面,建立線上線下雙軌監督體系。線上通過小區內的監控攝像頭,對垃圾投放點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混投現象,及時通知物業人員聯系當事人進行糾正,并記錄在案。線下由物業人員、志愿者組成巡查小組,定時在小區內巡邏,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設立 “垃圾分類紅黑榜”,將分類優秀的居民列入紅榜進行表揚,在小區公告欄和線上平臺展示;對多次違規的居民列入黑榜進行公示,并安排其參加垃圾分類知識培訓,直到考核合格為止。此外,與周邊商家合作,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居民提供消費折扣等優惠,進一步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
希望在將來,水岸名苑小區內,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的新常態。社區定期舉辦的環保集市,居民用分類積分兌換綠植、生活用品;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孩子們帶動家庭參與,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創意環保手工等活動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小區還與環保企業合作,建立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居民掃碼投放,后臺實時監測,提升分類效率與準確性。社區組織志愿者走進獨居老人、困難家庭,提供上門分類指導,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推動更多社區居民在法治框架下完善垃圾分類,讓綠色生活理念扎根,讓家園處處洋溢著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的美好氣息。
作者:綠韻分類先鋒隊成員 來源:實地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