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實踐啟智
時間:2025-02-06 15:56:35 關注:
張家港博物館作為展示港城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的重要窗口,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近日,我有幸作為社會實踐小組的一員深入其中,開啟了一段充滿驚喜與收獲的文化之旅。
踏入博物館的歷史展廳,就像翻開了一部厚重的張家港史書。從遠古時期的文物展品中,我探尋到這片土地最早的人類足跡。那些打磨過的石器,雖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清晰地展現出遠古人類的智慧與創造力。它們是張家港歷史的起點,見證了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最初步伐。
隨著腳步的移動,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映入眼簾。其造型獨特,紋飾精美,不僅反映了當時高超的鑄造工藝,更體現了社會等級與禮儀制度的初步形成。這些青銅器猶如一把把鑰匙,解鎖了張家港在早期國家發展階段的神秘面紗,讓我得以窺探當時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風貌。
秦漢至唐宋時期,張家港地區的發展脈絡在各類文物與史料的展示中逐漸清晰。從出土的陶瓷、錢幣到古籍文獻,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特定歷史時期的信息。它們講述了港口貿易的興起、農業生產的進步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尤其是唐宋時期的瓷器,其細膩的質地、精美的圖案,反映出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以及與外界廣泛的文化交流。這一時期,張家港已然成為連接南北、溝通中外的重要節點,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民俗文化展廳是張家港博物館最具生活氣息的部分。一進展廳,仿佛穿越到了老港城的街頭巷尾。傳統的江南民居建筑風格,粉墻黛瓦、木雕磚刻,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先輩們對生活美學的追求。
在這里,我看到了張家港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藝。精美的蘇繡、細致的竹編、古樸的木雕,每一件手工藝品都凝聚著民間藝人的心血與智慧。蘇繡作品針法細膩、色彩鮮艷,無論是花鳥魚蟲還是人物山水,都栩栩如生;竹編藝人利用簡單的工具,將竹子編織成各種實用而美觀的器具,展現了對材料特性的精準把握;木雕作品則以其精湛的技藝,將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生動地呈現在木頭上,成為傳承文化的獨特載體。
民俗節慶活動的展示也讓我印象深刻。春節時的舞龍舞獅表演,熱鬧非凡,寄托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中秋佳節的賞月、吃月餅習俗,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團圓文化。通過場景復原、多媒體展示等方式,這些傳統節慶仿佛就在眼前上演,讓我感受到濃厚的港城民俗氛圍。
紅色文化展廳是對張家港革命歷史與紅色精神的莊嚴致敬。展廳內,珍貴的歷史文物、詳實的文獻資料以及生動的圖片,共同展現了張家港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英勇抗爭與無私奉獻。這些英雄事跡不僅是張家港的紅色記憶,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觀紅色文化展廳,我深刻領悟到了港城人民的愛國情懷、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于犧牲的精神,這些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人砥礪前行。
張家港博物館的陳列布局合理,各展廳之間過渡自然,引導參觀者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和文化主題進行系統的參觀。從歷史展廳到民俗文化展廳,再到紅色文化展廳,每個展廳都有其獨特的主題和重點,但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對張家港整體文化的全面展示。
此次參觀張家港博物館,讓我對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從歷史的長河中,我看到了張家港的起源與發展,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民俗文化的展示中,我領略到了港城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獨特的地域風情;而紅色文化展廳則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們的英勇與奉獻,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
博物館不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文化傳承與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這次參觀,我不僅豐富了知識儲備,更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禮。我深刻認識到,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只有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在,創造未來。
作者:朱盟盟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