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假返鄉助學:為鄉村孩子補課添色彩
時間:2025-02-04 11:40:41 關注:
1月19日,安慶市望江縣,文化活動室傳來朗朗讀書聲。7名本地返鄉大學生組成的"青禾助學團",正在為村里32名中小學生進行寒假課業輔導。這群年輕人用寒假時間,為家鄉孩子們開設了語數外補習班,并穿插美術、音樂等素質課程。
教室里擺著村委會協調來的六張長條桌,小黑板上還留著昨天英語課教的"季節歌"板書。負責數學輔導的李楊明挨個檢查作業本,發現五年級小李同學的分數運算題錯了大半,便搬來凳子坐在孩子身邊:"我們先從通分開始,你看這兩個分母......"
靠窗的"美術角"堆著志愿者們自費購買的蠟筆和素描紙。李楊明正在教孩子們畫靜物,10歲的小張盯著桌上的搪瓷杯和野花束,遲遲不敢下筆。"先觀察光影方向,畫歪了也沒關系。"李楊明把自己的畫紙對折,"我們各畫半張,拼起來就是合作作品。"漸漸地,孩子們的作品貼滿了半面墻,雖然筆觸稚嫩,但每幅畫都認真標注著姓名日期。
下午三點,李楊明帶著孩子們玩單詞接龍,輸的人要唱英文兒歌。原本害羞的留守兒童小劉,在同學們鼓勵下唱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得到三顆志愿者準備的星星貼紙獎勵。
教學日志本里記錄著每日課程:周一作文輔導,周二數學專項,周三美術手工......志愿者們每晚集體備課,針對不同年級準備分層練習。在給三年級設計的數學課上,他們用村里小賣部的價目表設計應用題;英語課則結合農活場景,教"plough""harvest"等實用詞匯。
除了日常教學,志愿者們還組織了特別活動。志愿者在村廣場辦垃圾分類小課堂,志愿者們用廢紙箱制作分類垃圾桶,教孩子們辨認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
"大學生們連水都沒收過我們一瓶。"村民指著女兒的字帖說,"娃現在每天主動練半小時字。"
助學團的日常生活也充滿溫情。墻角的塑料箱里碼著備課資料——給低年級準備的田字格本、給初中生整理的古詩詞考點。教學日志里記著每個孩子的特殊情況:周三下午張曉要幫爺爺曬藥材、周五早上王麗麗得先喂完雞才能來上課。留守兒童在這里說出了"想媽媽"的心事,也有人鼓起勇氣問了不敢在課堂提的物理問題。
大學生團隊坦言:"我們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就是想讓村里娃知道,遇到學習困難時,有人愿意停下來等等他們。"
暮色中的村口,七道身影拖著行李箱走向公交站。文化室的黑板上留著未擦的課程表,寫著"新學期預習"。晨光穿過老式玻璃窗,照亮了黑板角落未擦凈的粉筆字:慢慢來,比較快。
作者:李楊明 來源:大學生之聲